01
今年7月份开始,我垂直写“谈写作”话题,阅读量不错,很多朋友也是因此与我结缘,我感到文字巨大力量和价值。
但是除了执笔写技巧干货类的内容,所有的写作者,一定都想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也不例外,截止现在,我在这个小小的号里,写了大概30多篇关于自己的故事,有《一个平凡女孩的成长》系列,还有一些生活感悟。
而这些文章,相对于“谈写作系列”,明显的阅读量较低。
我总结了两个原因:一是我还是小白,相比小白的成长,大家更愿意看名家的成长;二是我的成长经历太平淡,没有吸引力。
即便如此,我还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写上几篇,因为这些对于别人来说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对于我来说都是我独一无二的经历,是我宝贵的记忆。
写作不仅仅是阅读或者经济利益,理清自己的内心也是无比重要的。
02
相比于一些优特点的作者,我的成长不够典型,对读者没有天然吸引力。
比如很多社会底层的作者,他的经历对读者来说本来就非常新奇,也往往能读到与命运抗争的那种力量。
比如莫言的故事,小学就辍学,经历坎坷,还坚持阅读、写作,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故事。
齐帆齐老师,从小命运坎坷,初中毕业就到沿海工厂打工,辗转各个省事做小成本的餐饮。
在生活比较困苦的情况下,还坚持阅读,用笔写出自己的故事。
我每看一篇,都会被吸引着看下一篇,她的经历和文字都让我很震撼。
像她一样经历丰富的人,大多数不可能写出文章,所以他的文字对我们有天然的吸引力,而她不屈服于命运的勇气,让我们看见生命的韧性。
也能满足我们的一些好奇心,去文字里看看那些工厂女工、小摊贩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
03
还有一类作者的经历是我们打多数人无法触及的,所以也有天然的吸引力。
比如杨熹文,写自己出国做交换生,然后在国外一步步成长的故事。
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出国依然是个不可企及的梦想,那么从文字中看看外国的生活也是不错的。
也为一些想出国的年轻人,带来一些鼓励和可供选择的实操经验。
包括巫小诗,她也是有出国工作的经历,然后经常选择去很小众的外国旅行,真的看见题目你就想去看啊。
比如,一篇美国的游记,肯定没有《【格鲁吉亚游记】这个超美的欧洲小国,物价超低~》这篇有吸引力~
天啊,这是哪,从来没有听说过,还很美,那么一定要看一看呀,你是不是这种感觉?反正我是,并且读得想立马就去飞去体验一番。
04
而我的成长,实在太平平无奇,在中国,可能有无数个女孩子的成长和我差不多。
哪怕我认为的那些伤痛,终究只算是一个成长平顺女孩的小迷茫、小伤感。
这样的内容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的。那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去写这个系列?
因为写作对于我来说更是对内心的一种梳理。
如果没有理清自己,没有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那么哪怕出版了很多本书籍的大作家,依然有可能深陷抑郁、悲观绝望。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我觉得文字更重要的力量就是让我们向上,去看更光明的世界,去过更幸福的生活。
不带一点功利色彩,用文字呈现自己的心路历程的这些文章,对我来说我觉得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
第77篇,1212字,共83041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