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谈了真理的标准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因为,实践活动把人的认识规律性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统一起来。
这句话既告诉了我们实践活动是联接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和客观物质世界的桥梁,同时也告诉我们人类如何通过实践这个桥梁去认识这个客观世界。
那么如何认识呢?就是要把认识的规律性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统一起来。
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什么规律呢?
马克思已经告诉过我们,参考《浅谈马克思主义(十一)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变化怎么变化呢?》、《浅谈马克思主义(十二)物质世界发展的方向和归宿是什么?》
(一)量变质变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先由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的度之后产生质的改变。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级两次否定,从自身出发又重新回到自身的周期性,螺旋式的发展。
认识的规律性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统一起来。也就是说,认识也要按照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来进行。
那么,这两个客观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在认识论上又是什么呢?
量变到质变规律在体现在认识论上被称为由现象到本质。认识客观世界都是从认识现象开始,渐渐地从浅到深,逐渐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这在方法论上也被称为归纳法。就是先从一个一个具体的现象开始,观察的多了,认识的现象多了,归纳出这些现象的共性,得出事物的本质。比如说,一个小孩儿,他第一次见到一条小狗,他问妈妈这是什么?大人告诉他,这是狗。过几天,他又见到一条品种不同的狗,妈妈告诉他,这也是狗。等他见过一些不同的种类的狗之后,他再见到一条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品种的狗,他就能正确地说出这是狗。为什么?因为孩子已经通过他见到的不同种类的具体的狗,发现归纳出了什么是狗的共性,虽然他描述不出来,也不能给什么是狗下定义 。但是他已经知道了狗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他知道这个动物不是猫,不是马,也不是其他的,就是狗,他能根据这个狗的本质,很容易地判断出他以前没有见过的一个动物到底是不是狗,符合狗的本质的就是狗,不符合得就是不是。这个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人们总是通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与客观物质世界的量变质变规律相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在认识论上是什么呢?
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在认识论上是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理念来自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人们认识客观物质世界都是从实践出发,从实践中总结出规律性,上升为理论,通过理论再去指导新的实践,然后再从新的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理论,就这样不断地周期性,螺旋式地往前发展,不断接近客观物质世界的真相。
有人也许会说,那我从理论出发,用理论指导实践,然后再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理论来,这样完成一个认识周期难道不行吗?
当然不行,因为如果人类认识社会从理论出发,那么,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从谁的理论出发?那不又成了唯心主义了吗?我有一个朋友她是学声乐的,有一次我们俩聊天,她提出一个困惑,她说我们现在学得这些声乐理论,到底是谁总结出来的,谁第一个提出来唱歌要用腹式呼吸,丹田发声。我说这些声乐理论,一定不是先有哪个人提出来,而是先有一些人天生有一幅好嗓子,唱歌好听,自己或者别人发现他们唱歌好听的共同原因在于他们都在用腹部发声,他们都特别会用气息,渐渐地从唱歌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形成理论,用理论去指导那些学习唱歌的人,让他们用这种方法唱得更好,不用自己总结了,学得更快。这些人在唱歌 的过程中又会形成新的理论。所以,认识事物一定是先从实践出发,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周期性过程。任何违背这种认识的规律性的方法都不是科学和正确的。
所以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也要遵循这种科学的认识方法,不要一上来就让孩子记理论,记公式,记概念,而是要让孩子从实践出发,先去认识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知道这些理论是干什么用的,才能避免孩子死读书,孩子们也才能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去,否则,生搬硬记了很多公式,很多概念,根本不会用,这样学到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知识。
所以,马克思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桥梁。在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方法上,要把认识的规律性与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性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既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的,又告诉我们认识这个客观世界的方法。
那么,马克思是如何用自己的方法论来认识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呢?如何得出人类社会必将要走向共产主义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