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天地散文特辑芳草集
死,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读《文学体验三十讲》(13)

死,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读《文学体验三十讲》(13)

作者: 魏治祥 | 来源:发表于2022-11-03 06:37 被阅读0次

    这一讲题为《死是全部的失败》。

    我以为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一个哥们的死,提到了他的死给我造成的冲击。事实上我写那篇文章时,伤感是伤感,但心情已经比较平静了。接着读苗炜的这一讲,我对死亡更多的是好奇。

    死人在临终之际,多半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更不可能把死后发生了什么告诉你。于是便有了关于灵魂,关于轮回,关于天堂和地狱等无数离奇的想象。死令人恐惧,令人望而却步,死后的种种猜测,我们也宁可信其有。每年清明节,阴间的通货膨胀就是这样造成的。

    我的那位哥们那天是跟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说来真是点背,他被一小块牛肉噎着了气管,说不出话,出不了气。同桌的有一位曾是医院的院长,行医多年,凭经验认为他是突发心梗或者脑梗,当即进行按摩,同时拨打120。我上网查了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施救者站在患者的后面,用双臂环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施救者拇指一侧放在患者胸廓以下和肚脐上的腹部,另一只手握住拳头,快速向上冲击压迫患者腹部,重复操作,直到异物排出为止。哥们没办法说出自己的情况,干着急,直到大脑缺氧,失去意识。他的这种死法跟突发心梗之类差不多,是猝死,当时很痛苦。有道是长痛不如短痛,跟那些长期卧床浑身插满管子的病人相比,这种痛苦则属于“短痛”,想到人最终反正都要死,这种死法说起来似乎还值得庆幸。

    与此相反的是,我有一个长辈,是医疗费用全报的离休干部。老人早就不行了,浑身肿胀得已经不成人样了,他的儿女为了显得孝顺,坚持无效治疗。老人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必死无疑,一定希望自己“走”快些,对于儿女的一再挽留一定露出过愤怒的表情。他忍受的是长痛。身体的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痛,是没有尊严的心痛。

    前不久看到一个视频,专门讲死亡,讲中西方对死亡不同的认识。

    中国社会的传统中,死亡让人联想到的,是阴森的地府,阎罗殿,一层一层的地狱。即使传统的宗教信仰,佛家、道家,其对待死亡也是很阴森的。佛家对人死后有因果转世的说法,有六道,人依据生前的行事善恶而在来生投入不同的道。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活着已经很艰难了,担心的却是死后,生怕两个死鬼丈夫把自己分成两半。因为人对死后的境况有着如此阴森的设想,所以国人避谈死亡,而越回避,心里越慌。年轻人想到死亡,想到的是“死去元知万事空”,所以不少人认为年轻人多想想死亡或许会更珍惜生命,但是对于中国社会的年轻人,多想死亡反而会产生消极心理。

    西方的传统中,对死亡却是比较豁达的,因为有宗教。尽管宗教经典中不少语句是有逻辑上的错误,但是就其本质和影响,在对待死亡上,是比较正面的。与中国传统不同,在西方如果有宗教信仰,特别是信奉耶教,那个描述死后的世界是天堂,是一处无忧无虑的地方,有着光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因为这种种美好的境地,所以宗教文化对西方人的死亡观产生的是正面的影响,人们对死亡,相对于中国社会是不那么忌讳的。敢于面对,所以不惧;不惧,所以能更理性去面对,更讲究有尊严地走向死亡。这种正面的死亡观,让人在生前更热爱和珍惜自己的生活,更热爱自己身边的一切,临终之际更能做到相对优雅从容。

    在我们的传统中,对老年人的死亡相对容易接受些,毕竟人总是要死的嘛。于是有了该死和不该死的说法。该死的人均属高寿,老百姓说的是“活够了本”的那种,不该死的自然是死得太“年轻”。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平均寿命越来越高,70多岁的人死了,便显得没有够本,死得比较“年轻”。第二种“够本”,说的是死者生前富有,该吃吃,该玩玩,该享受的都享受了,四川人的说法是“玩了些格”。为了让人“够本”,医生常常对患者亲属说:不行了,赶紧给他吃好的。最好玩的是,囚犯行刑之前,也要吃一顿好的。还有一种人则是大难不死,活一年便算是赚了一年。实际上对死者本人而言,无论如何都不会觉得够本。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得了陇不算,还望着蜀,赚了一年还想赚。于是都怕死,情愿“好死不如赖活着”,哪怕毫无尊严地活着。活着就可能继续吃。几千年以来,老百姓就没有敞开肚子吃过,所以能吃就表示活着,活着便等于吃。

    不好意思,扯得太远了。阅读就是这样,有时候仅仅读到一个开头,或者一个字眼,便会浮想联翩,甚至与文本毫不相干。

    苗炜是在体验托尔斯泰的小说,小说的内容就不说了。苗炜有一点看法跟我相同: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让死者死得有尊严”。这其实也包含着家人的诉求:死得有尊严,别经历太多痛苦,得一个善终。这对垂死的人来说,是不太可能的任务,但对家人来说,死得有尊严,意味着没给活着的人造成太大的刺激和打击。活着的人,精神上能不能承受一种没什么尊严、非常悲惨的死亡呢?让死者有尊严,其实也意味着死者别给大家添太多麻烦,因为我们不敢直面残酷的死亡过程,我们要获得一点儿掌控感

    假如一个人必死无疑,假如一个安了心要死,要“死给你看”,活着的家人就麻烦了。有时候无效治疗是治给人看,有时候巴不得人一死百了却要抢救给人看,人死后还要办丧事给人看,非常麻烦。文学从这一点深入进去挖掘人性,可以挖出数不清的故事。

    好了,既然苗炜说这个话题太沉重,就不说了吧。

    2022年10月31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读《文学体验三十讲》(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er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