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怎样才算作内向?
MBTI16型人格对内向性格的定义是:专注于内心世界,通过仔细考虑资讯、观点、概念来获得满足感,而不是通过与人相处、团队合作来获得满足感。
image.png二 内向所带来的“问题”
对于内向者来说,大部分的“自我敏感”会升级为“自我否定”。
心理学家Brian Little在公开课中提到,在三个人中至少有一个是内向者。但我们却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好像很多人都是那么合群,很多人都会参与寒暄交谈,即使让自己内心很不舒服,也会“违心”参与其中。因为面对社会的否定,内向性格的人更容易自我敏感进而产生自我否定,纷纷戴上“外向”虚假的面具。
外向者因为更喜欢社交,从而掌握了定义社交环境的权利,使得内向者在其中更加难以自处。
内向者倾向于负面的认知模式,对于自己的表现常有不合理的负面想法,认为别人时常会注意自己的表现,当意识到自己紧张或表现未如预期时,别人也一定察觉到了自己的缺点,然后别人一定会对自己作负面评价。
人往往会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其实大家都很忙,来不及去“讨厌”你。更何况,我们的个人价值也不是由他人的评判来决定的。
在《内向者沟通圣经》中,珍妮弗·康维勒总结了内向性格在职场中带来的四类主要挑战:
1,压力
2,你眼里的自己远远逊于别人眼中的你
3,不懂经营“关系”,职业发展受阻
4,成为职场隐形人
为了帮助内向者应对这类挑战,改善沟通效果,珍妮弗·康维勒提出了能够改变内向者一生的好方法——4P法。
《内向者沟通圣经》中说,“4P法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指南,可以用来优化你的表现”。4P,指的是准备(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动(Push)、练习(Practice),这四个步骤组成一个行动的循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制定不同的行动方案,经过多次的循环执行,逐步改善,能够克服工作中的难题,最终“将拦路石变成垫脚石”。
1,准备(Preparation)
不管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这个道理都是通用的。对于内向者,本身就不太善于沟通,当遇到交谈、开会、演讲等场景时,大都会紧张、恐惧,继而更加不知所措。
但是,假如我当场提问“‘好好学习’”下一句是什么?”相信所有人,不管是外向还是内向,都会自信的给出回答(同时给我一个鄙视的眼神)。为什么这时候大家全都会很自信、很流畅的回答?就是因为对问题和答案熟悉,内心有把握,有自如应对的方法。
面对职场中的场景,提前做足准备,可以让内向者有方法可依,有内容可说,心里有底,自然会产生一定的自信,愿意来直面问题,为下一步的展示打下基础。所以说,“计划越充分,应对越自如”。
2,展示(Presence)
展示,是在工作场景中,现场表达和展现自己。
此时,最重要的就是专注,专注于当下,专注于你所面对的对象或者听众。你的表达,都是期望能够准确传递给对方的。你的专注,能够吸引到对方,让对方也能够集中精神来跟随你的思路,理解你的意图,排除其它干扰。
这样,才能够把最真实的你,顺利的展示在大家面前,让大家清清楚楚的看到,而不是被忽略,也能够把最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对方,达到沟通目的。
良好的展示,能够帮助内向者赢得好感。从此不再是人群中的“小透明”,而是大家都熟悉的你。
3,推动(Push)
推动,其实是内向者给自己的一个小小挑战。要进步,要成功,不能仅仅满足于把自己展示出来,还要推动自己进一步的行动。
如果总是做自己完全熟悉、得心应手的事情,就很难取得更多进步。推动,就是要促进自己,跨出舒适区,面对一些陌生的、新鲜的、甚至是有那么一点点冒险的领域。对于内向者来说,可以不必把自己逼迫的太紧,而是选择一小步、一小步的迈出步子。再小的尝试,也会有一定的收获。一点一滴的收获,会促进内向者更愿意做出进一步的尝试。
正像书中所说,“你毕竟想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做些什么”。这个理由,相信每个人都会认同。
内向者,要勇敢的推动自己,走出舒适区,体验新的领域。随着行动所积累的收获,这种推动自己的勇气会越来越强烈,意愿会越来越主动。
4,练习(Practice)
不断地练习,能够让人对事务越来越熟练,越来越自如,还可以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找出更好地方法,就如同卖油翁“唯熟尔”。练习,是强化技能的最好途径。在练习中不断的提高,还可能从中发现新情况,创造新机会。
三 为自己的人生活出率性与灵活
对于内向者而言,最重要的一个转变的基石就是,我不为别人而活。
那么,既然如此,我为何要参加那么多莫名其妙的社交?为什么要为了融入不了大多数人的圈子而感到痛苦?
此外,人的成长是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的进化,小时候我们就做一个小孩就ok,长大了必须面对更多角色,承担不同角色任务,如果你还只是会演小孩——那么你就是王子病公主病。读书时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学生就好,一进入社会就发现好累——你承担的角色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