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慢读王阳明
慢读王阳明之广西戡乱(16)

慢读王阳明之广西戡乱(16)

作者: 时光流淌 | 来源:发表于2023-11-07 05:57 被阅读0次

文/时光

昨天读到,王阳明完美地发挥了“神武不杀”的威力。在极短的时间,不伤一兵一卒地平息了广西最大的判乱。

王阳明深知,平是开始,定是目的。他更希望送广西老百姓一片安宁祥和的生活天地。遣散卢苏和王受的大队人马后,王阳明开始着手柳州治理的问题,与当年姚谟的高压政策不同,王阳明的治理之策以人为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层次,有重点地展开,必要的时候甚至不拘一格。

他把当初向中央政府提交的治理思、田方案迅速执行:

第一步是改流为土,让当地有责任心和能力的政府官员担任军政一把手,让类似王受和卢苏这样的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军政二把手和行政秘书。这样一来,军政大权在政府手里,而少数民族因为参政获取了荣誉感。双方互相监督互相砥砺,其乐融融。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王阳明通过奏疏向朝廷递交的“关于广西的治理方案”并未被朝廷采纳,也没有获得明确的指示。王阳明只能听从良知的声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行实践。

第二步,行乡约。王阳明引入中原内地儒家基层社会的一些治理经验,制定乡约,让乡村自治。广西当地文化落后一些,缺少那些德高望重能服众的人,王阳明就在培养乡约自制的过程中,引进在江西剿匪用的十家牌法。就这样整个广西的局势迅速安稳了下来。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拯救人心,大兴教育。王阳明认为教化才是让民心安定、老百姓获得幸福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普及伦理道德的场所在学校,王阳明自己出钱兴建学校,邀请百姓免费来听他和他弟子们关于良知的讲课。

他还给予特别政策引进人才。各地的秀才、童生,都欢迎到广西来,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许多在其他地方不怎么受待见的人才,这时候都到了广西。这些人一来,逐步改变了当地的生活面貌,包括思想面貌。尤其很多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风俗习惯上互相交融,这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根本之道。

除了以上系统的安民之策,王阳明还会顺应当地风土人情,民俗民风采取一些“别具一格”的措施。比如至今在广西广为流传的“震玄龟”事件。

当年田州城外的大河旁有一块大石头,被当地人称为玄龟石。玄龟,就是乌龟,北方玄武嘛。据说这个玄龟石很灵,每次只要当地有战乱发生,它就从河边逃到离河很远的陆地上。战乱结束,玄龟石又爬回到河边。后人猜测,这很可能是河水汛期造成的变化,但是当时的人都认为神异的不得了,灵验的不得了。岑猛造反的时候,玄龟石就爬到了陆地上,离河很远。岑猛之乱被姚镆平掉之后,玄龟石就爬回到河边。卢苏、王受反叛之后,玄龟石又离开了河边。王阳明招降了王、卢二人后,大概是乌龟的信息不灵,所以还没有回到河边。整个田州的老百姓人心惶惶,久久未能安定。
为了让田州老百姓内心安定,王阳明亲自出马,来了一场降服玄龟石的真人秀。
这场表演的步骤是这样的:首先把石头抬回原处,然后他趴到石头上假装和石头谈话,再然后又假装听石头说话,最后他站起来指着石头大喝一声:“你敢作乱,不怕我毁了你?”
说完,就命人取来纸笔,写下:田石平,田州宁,千万世,巩皇明。然后让人把字刻到“乌龟”身上,百姓们被这场面震住了,坚信王阳明已经搞定了这个祸害,顿时欢呼雀跃。

读到这里不得不被王阳明深深折服。心有定海神针,招式变化万,这就是圣人之境呀!

王阳明能搞定“神龟”,却搞不定自己的身体。在南宁操劳四个月后,1528年农历六月,他一病不起,万不得已要出去办事必须要躺在宽大的轿子里。

他再次向中央政府上书请求回乡休息。朝廷能否同意王阳明的申请?后续有将发生什么事?我们明天继续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慢读王阳明之广西戡乱(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mt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