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何阅读一本书》看分析写作

作者: a304f496434b | 来源:发表于2017-03-12 23:26 被阅读3036次


    自己看的思维导图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在前两章提及书的分类与书的内容。相对应写作,可以大致分为主题、内容。


    第一部分:确定主题,单篇主题及个人主题。

    虚构类和非虚构类,是阅读书籍的两大主题划分,亦是写作的主题划分。而在更大的包容性下,写作只有一个主题——虚构类。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文章是基于事实,辅以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加工而出的。即便是历史,也需要基于大量文字记载事件,关联各类影响因素,在人为分析下得出缺失的一部分。所以,写作的内容都是虚构的。

    而在虚构的主题下,单篇主题可以划分为校园、言情、小说、社会热点、都市等等不一的具体主题。

    单篇主题的确定,对于还未形成个人主题的作者来说,往往来源于生活,解释为灵感。《何以笙箫默》的开头,赵默笙与何以琛在超市相遇场景,想必很经典且不陌生。这个场景便是作者顾漫与母亲在超市买菜偶然想到,于是在《何以笙箫默》的原著和改编剧中都出现了这幅经典画面。

    点、线、面不仅适用于数学等领域。灵感爆发便是点,这个点的来源有可能是一本书,一片落叶,也有可能是秦淮河。线,是由点延伸而得,360度方向皆可成线,一句话成书,一棵树到落叶,一条秦淮河横穿金陵。而面,便是作者的想象力和构架能力,一句话变成一本书,一片落叶到漫天飞舞,秦淮河充斥着桨声灯影。

    突出主题,要做到有限度的极度夸张。成功人士(定义为事业家庭双丰收)见过几个,我知道的是他们和我差不多,差的最大的是在某一点上。他们的成功在于把一点优势,扩大了几十几百个基数倍,即便其它点低于常人,这一点扩大便足以把他送到成功人士行列。如果超出限度,要么马云要么十字架。

    所以,当你的主题够突出,文章自然会被大众接受。当然,要在有限度的范围,这需要自己把握,记得合理即存在。


    单篇主题,是个人主题的过渡。个人主题,我们要理解为个人风格,个人标签。

    在简书中,谈职场,我想到的是东成西就,谈学生,想到的是怀左同学。他们已经形成了自身的标签,这个词在这里代表的就是他们,再也没有其他人,这便是个人标签。

    老板最希望的是员工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并且要突破,最好可以突破天际。但这个期望值的设定被固定在四个字中,各司其职。确定好作品主题定位,你才会被读者快速准确的赋予期望值,也就意味着要形成自身标签了。

    在写作,你的职业是什么?也就是个人主题是什么?这是在真正涉及写作领域时,要考虑的唯一事情。要确定自身可以输出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且能保证一直输出,这也就意味着你还要保证主题的输入来源,且要确保这个时间可长不可短。越俎代庖,你失去的将会是赖以生存的土壤。

    关于写作,大家要相信一见‘中’情,不要设想一见‘钟’情。(这可以是一个好的题目来写)一篇结婚文打动了读者,最多给你点赞和关注,大方的会打赏一下。但是你下一篇就写了一个分手为主题的文,不给你寄刀片就算是好事,因为你辜负了读者的期待。

    个人标签并不是个人风格,个人风格指的是文笔,内容构架。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到写作便是‘凡有所写,皆可成文’。文章可以简单的写出来,但是形成文笔文风却是很难。因为大多数写作人还未意识到这一点。

    最可看出文风文笔的便是网络小说。因为小说作者写的多,且长时间专注于一部作品,自然而然的在一部作品中随着字数的增加便形成了文风,且这股文风一直保存到下一作品中。文风形成之后就可以保证老读者不流失,新读者不断加入。

    文风形成与内容构架是不可分离的,而内容构架与主题又分不开。内容构架简单来说是大纲,如果说一两千字的文没有也不需要大纲,是错误的,一段话来概括这篇文,这就是大纲。一句话概括一篇文,便是主题。

    大纲是作者为自己而写,这是属于作者自己的东西,你不需要在乎读者。就如思维导图一般,好看整洁那是给其他人看的,乱写乱画这样省时省力的思维导图自然留给自己享用。

    主题与构架在写作时要独立分离。主题要在不受写作技巧,构架,文风等因素影响下确立出来;构架,要在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符合文风情况下,去复杂化简单化的重新搭建主题,添砖加瓦有血有肉的呈现给大众。简单来说,适应的文笔来阐述主题。

    第二部分:内容

    从标题、写在前文、正文,到结尾总结这一切都是作者创作出的内容,而内容要取决于文章主题与读者心思。在内容方面,写出满足读者欲望的文有时比主题还要重要。但不是抛弃主题。

    在了解判断读者心思前,我们先来谈成功的内容。内容提案要满足清晰,吸引这两点,主旨清晰,文章吸引。

    主旨清晰。在开头处,标题与写在前文,就可以明白无误的提出来。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从书名就可看出介绍的是阅读方法,本文的写在前文,则指出正文是根据《如何阅读一本书》写出的分析写作。切忌闲言碎语,印象中最深的便是鲁迅《故乡》第一句“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间、地点、事件统统交代在一句话中。

    文章吸引。文章的吸引,讲究无缝衔接连贯下去。写作要让读者一口气吃饱了饭,不能吃完一个好菜,等着你上菜却发现是重辣下不去嘴。尤其要注意生僻字词,写出来的文章本身就在指导他人,所以不能在指导的内容上面出现‘鼋’‘扆’等阻碍阅读的文字,双重教育是很难有效果的,因为这分散的不是双倍精力而是多倍。也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比如因为,它后面跟着的便是理由。

    回到判断读者心思,上面提出的主旨清晰和文章吸引已经有答案了。快速消费时代,文章注重的是高效,搞笑,搞事情。指导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效率,文章文笔文风的轻松愉悦,读者身边不会发生的大事件小温暖。这三点必定需要满足其中一点,高效率可以为干货,搞笑可以是段子手,搞事情便是小说。

    干货,段子手,小说正是写作界最活跃的三大部门。


    迎合读者就要违背自己内心?想要写下去,就一定要注意读者情绪。但是也不必违背自己的内心,不要忘记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山有木兮木有枝’我写出来,大多数人必定认为我在怀念一段逝去的爱情,其实我是在骂你。

    ‘我签了六月二十三日的租约’,我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六月二十三日那一天,还是六个月又二十三天,还是六月份中的二十三天?还是从六月二开始十三天的租约?

    模棱两可吗?不会,你已经表达出自己的主旨,读者选择的是他希望的结局,这个选择属于读者而不是写作人。


    前面我们谈论的是自身主动写作,现在我们来谈一谈在内容中有很大作用的辅助写作。

    有一个朋友是,马云说,他说,真实案例。当我们在一段话前面加上这些字眼的时候,读者就会聚精会神的看下去,相比较理论,故事才是最吸引人的。读者会带着‘发生过的事情,即便是在他人身上,保不准也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感情继续阅读你的文。

    写作需要借助外力。你阅读输入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运用知识的思考方式,在你输出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你的思维寻找外部环境中一切可用的资源帮助你完成写作。正如园林建筑中‘借景’一词,我的景点没有那一座高塔,但是你这么高的塔在我的外围,不借过来增添自身风景,岂不是浪费了我的地理位置资源?

    在符合普世价值观及大众认可下,从别处借来的理论,案例等可以大幅增加内容的可信性,可读性。

    分析写作包含主题、内容两大部分,在写作前期,主题的分量更加重要,当确定下主题之后再研究内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覃勤勤:您好,我是官方专题美人说的编委群管理员,欢迎您添加微信1505183455,或者主编微信Gxiaoniu1990,我们拉您进群分享交流文章。
      • c9e8eccb6440:还没看,
        a304f496434b: @你的瞳中像 可以先从检视阅读看 再回头重新看
      • 佯慢:文章已收录于专题[简书签约作者之路(http://t.cn/RMd9ABr)],谢谢作者分享经验,也欢迎大家关注专题。😊
        a304f496434b: @佯慢 😀

      本文标题:从《如何阅读一本书》看分析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nx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