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

作者: 李芊阅 | 来源:发表于2020-10-07 08:39 被阅读0次

                                                            浮生六记

                                                                                                                                                  ——李东升正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翻阅上下五千年历史,推动时代进步的不仅有浪花还有层层底沙,在历史长河中,个人如一粒沙渺小,但聚少成多,于是就形成了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壮景,终究沿着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汇合成海。

      在清道光二十一年六月,‘河决祥符31堡,水侵入城,深丈余,房舍尽没,人居城上,淹死极多……’”水淹之后40年,还是一片荒凉,人烟稀少。“白气茫茫,遥望无异沙漠。”(清末地理学家张相文语)有识之士屡向清朝河南当局献计献策,要求防沙、治沙,但无果而终。1902年,终于有人站出来发动民间力量着手治理,这个人叫李俊。他联络城内外18户人家集资入股,成立了“农林会”,募得265串钱,购得2650亩沙荒之地,再购买牲口、农具、树苗、种子等进行开垦复耕。治沙10年之后,改朝换代,李俊将“农林会”更名为“华盛会”,表示拥护民国,希望中华民族自此繁荣昌盛。此后几十年,该会人丁兴旺,人们已不再称其为“华盛会”而改称“华盛庄”。久而久之,村名就演变为“花生庄”了。-----《源于开封县志》

    文中李俊,即为大伯的爷爷,而花生庄,就是大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在这里,演绎了他富有色彩的一生。

                                                                                (一) 少小离家,年少初成

      1947年出生,家中长子,上过私塾和受过民国教育的爷爷,寄寓厚望,故取旭日东升之寓意,大伯也不负所托,即使家道中落,也依旧求学路上孜孜不倦,中专毕业后因农村户口问题,错失学校分配工作,十年苦读,待回头,月色依旧,这是大伯第一次面对命运的捉弄做出了人生的抉择,于是手中的笔变成了角尺,出师后的大伯,选择离开家乡前往机会更多的西安打工 。 1968年冬,受时代大环境影响,工厂停产,虽说工厂提供住宿,但伙食费还是要自理,年轻人,总是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大伯三五人组团,做起了贩卖瓜果的生意,从西安到灵宝再到四川,从苹果、辣椒、大蒜再到生姜,香烟,无所不有,虽然一天收入有限,但是每月给家寄的生活费却让一家人安稳度日。提起这段过往,大伯满眼的快乐,即使在前往四川的山路上货物被偷走,即使赶了一天的路醒来后发现睡在了松软的新坟上,也是满满的欢喜。 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在外离家久了,母亲便是心头抹不去的白月光,大伯收拾行李,和老乡一起踏上了归家的路。不料半路遇到劫匪,因不甘将随身的衣物和血汗钱交出去,年轻气盛的他仍寡不敌众,被恶人所伤并抛弃山林,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大伯被过路的军队所救,搭着火车一路送到开封。

                                                                              (二)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因腿伤势较重,医院建议截肢,愁云惨淡萦绕在爷爷家上空,经大姑多方打听,幸遇良医,断言百天后恢复如初,一番话如星星之火点亮了家中的希望,将愁云一扫而光。 原本以为沙落尘埃后,便可滋润土地,温软春天的种子。不料,却造化弄人,在老中医的治愈下,伤势恢复迅速,在大伯满心欢喜的迎接下一个疗程时,老中医意外离世,因药方配比未传授弟子,最终大伯腿治愈了,却只能颠簸走完余生。 生活是单调的,但是四季却带给我们色彩斑斓的世界,往往平淡中蕴含着意外的惊喜。在治愈腿伤的诊所,一位和蔼的老人看见他总是喜欢和他聊天,大伯善谈,尤喜历史,读书的益处不仅使人增长见识,更能打开心智之门,一来二往,渐渐两个人就熟识了起来,不久后老人成了准岳父。 订婚后,大伯便在当地工厂上班,一日下班,途中看到大娘村子的人成群结伴前往市区,打听后方知原委,村子闹饥荒,大家结对去城里讨饭,第二天下班大伯早早等在路口,将身上仅有的5块钱全部给了大娘,便骑车离开。

                                                                                         (三)追梦人筑梦人

       1972年,25岁的大伯成家了,一间茅草房,一辆自行车,一床铺盖、一口锅便是全部家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也迎来了大伯人生中的腾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稳顺遂的日子中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夫唱妇随、儿女双全,父母健在,兄谦弟恭、粮黍满仓,社会安康,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惬意,也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他是家里地里一把好手,干活从不含糊,也不惜力,每次见他都是风风火火的,庄稼地被他侍弄的服服帖帖,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他是我见过的把每天的生活都过的最有仪式感的人。 小时候特喜欢去大伯家玩,风声竹院,月下秋桃,浓荫覆窗,清爽怡然,家人和睦,饭后大伯喜欢把电视声音调的高高的,新闻联播、戏剧频道、军事天地到百家讲坛,通过荧幕开拓视野,把梦想融入生活,过着最本色的农民生活。 或许早年间的经历让大伯对生活有更透彻深刻的见解,对事情多维度的理解和宽容,他充分尊重三个孩子选择,无论是学习还是职业选择,甚至连子女的婚姻从未干涉,他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父辈一样,不会对我们说甜言蜜语的话,不会安慰我们受伤的心,但却用一双有力的手,用最朴实无言的爱,为我们遮风挡雨,筑梦前行。

                                                                                     (四)精益求精 臻于完善

       美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稍纵即逝,但将美凝固起来,就是永恒的存在,建筑的美也是一样。木工作为建筑行业一个古老的工种亦是如此。定性、选材、切分、取料、放墨线,组装,成型,然后各个角度反复观察,打磨,上色,一件作品就完成了,行于心成于手立于世,这应该是从事一个行业初始级阶段,真正的集大成阶段就是修复,将一件损坏的物品复原如初,想必是每一位业内人的追求,太爷开创实业,荒沙变良田,爷爷追求精神开拓,让精神文化在他心底发芽,两代人的努力,造就了他不甘平庸的性格。在机械厂下班期间,他就给人修复家具,桌椅板凳无所不能,学以致用,他喜欢研究老手艺,在此基础上提升技艺,经他手修复后家具,宛若新生,修理费给多少无所谓,好用就行,一时间大伯变成了附近的名人“修东西,找小李”,就成了大伯的活招牌。后来大伯又将手艺传给小叔,于是就有了在老院大椿树下,两人一起围着木架子,刨出满地木花的画面,我们几个小孩将木花捡起来放在阳光下,显出一抹淡淡地黄昏色,模糊的可爱。

                                                                                     (五)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大伯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遇到了大娘。 虽然相差六岁,但却夫唱妇随,怡然自得,大伯给了大娘一辈子依靠,大娘给大伯一个温暖的家,两人相互扶持一路相伴。 生活总是先苦后甜,日子就这样在四季中悠悠而过,大伯脾气爆,嗓门高,性格直,但却从未给大娘吵架、拌嘴,逢年过节家中掌厨的永远是大伯。在三个孩子相聚上学期间,日子经常捉襟见肘,衣服补了又补,小时候很少见大娘买新衣服,总是穿哥哥姐姐们的旧校服,但从未见大娘唉声叹气过,也从来没有见过大伯愁眉苦脸过,夫妻二人分工明确,农忙时种田,闲事当木匠,大娘则在家种菜养猪,开作坊,换些钱贴补家用。后来,子女相聚成家立业,离开温暖的大家,各自共筑小巢,家中就大伯和大娘两个人,大娘恋上了麻将,大伯则无事到地里转转看看电视做做饭,有时候晚上打牌遇到下雨天,大伯就去给大娘送伞,大娘有老胃病,不能吃辛辣饭菜,大伯硬是把50年爱吃辣椒的习惯给戒了,大伯喜欢看军事、历史、戏曲、新闻,大娘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每次都陪大伯看的有滋有味,村子拆迁,大伯将家搬到了果林地,两个人过起了真正的田园生活,门前瓜果门后田,惬意而淡然。 那年春节晚饭后在火堆旁边,大伯和我讲起了他和大娘年轻的故事,这是我听过的最美的情歌。 大娘刚怀孕了,害口吃不下饭,大伯下班后看见路边一颗野杏树,满枝的青杏肥硕喜人,便摘回家,大娘特满足,吃的津津有味。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大伯大娘感情依旧,他们不懂什么是浪漫,也不懂什么是爱情,但他们却懂得在柴米油盐中过日子,在春种秋收中收获年轮,在自家斑驳褪色的大门中细数岁月,对他们而言或许爱一个人不是千万句的我爱你,而是牵着你的手,此生一路相伴。

                                                                               (六)虚世浮尘 半城烟沙

      生活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本以为半生坎坷,终究拨开日出见月明。不料,东风恶,一怀愁绪,梧桐难锁,月清秋。 2013年秋,深夜,大伯在高速旁看场子,一辆大卡车爆胎失事,直奔大伯住的地方,事后在毁坏的不成型的住所找到了满脸血迹的大伯,好在铁皮当了一下,也算是有惊无险,大伯顺利躲过一劫,事后说起,总是一笑而过,认为大难不死必有厚福,然2019年春,大伯查出恶疾,经过一年治疗,效果显著,不料疫情所致,病情加重,每每想起半世坎坷,总是意难平。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返本,纵使七十多岁的年龄,爷爷仍是他心底最坚强的后盾。 人生就如一粒沙,有喜随风逐流、有喜随波而安,有喜进入贝壳,经过历练成为璀璨的珍珠,志趣所然,无可厚非,风雨后不仅有彩虹,更有数以万计的沙子,汇聚成河,达则润物无声,穷则泽润乡舍,人终有归途,初世为棱角的石头,经过岁月和生活磨难,终究变了模样,但是总有一些石头,经过风吹雨打,千锤百炼后,终究如钻石般晶莹透彻,如流星在世人面前闪耀,纵使坠落人间,也不枉这良辰美景,春华秋实。

                                                                                                                                   庚子年乙酉月行于初稿于郑

                                                                                                                                              二次易稿国庆于开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浮生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qa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