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有人说端午节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有人说在屈原之前就有端午节,只是恰巧他在那天投江而亡。我想这种争论是没有意义的,无论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今天的端午节我们是一定要纪念屈原的。
屈原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是不用过多赘述的,后世夸赞诗人,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风骚”一词。这里的风骚当然不是对对人作风的评价的那种词汇,“风”是指《诗经》中“风,雅,颂”的风,“骚”指的是屈原所作的《离骚》。
文学上的两大流派,江湖人称北《诗经》南《离骚》,《诗经》是现实主义派,是一群有智慧的人创作的,《离骚》是浪漫主义派,是屈原凭一己之力创作的。后期现实主义由杜甫代表,浪漫主义由李白代表。
在政治方面他也是不可小觑的,二十三岁官拜楚国左司徒,怎么说呢!其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屈原也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即“美政”,“明君贤臣共兴楚国”。为了这个理想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一定要做一个贤臣,为了这个理想他对国君严格要求,一定要做一个明君。可惜,臣贤而君不明,所以他被流放了。
在“楚材晋用”“朝秦暮楚”的战国时代,是没有爱国这个概念的,很多人才为了平天下的理想而舍弃家国,奔走于各国之间,只为寻求一个梦发挥才能的舞台,屈原多次出使齐国,齐宣王也曾多次向他抛出橄榄枝,都被他拒绝了,流放时期,齐宣王请他入齐做国相,也被他婉拒。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何等的气魄。
流放途中听到郢都失守的消息后,他放声痛哭,遂怀抱大石沉入汨罗江而亡,宁死不做他国臣,这是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的气节与浪漫。
屈原投河,人们纷纷跑去打捞,他们悲伤的呼喊,灵魂啊!你快回来吧,不要离开躯体到处游荡,水里太冷,天上太寒,还是回到我们人间来吧。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没有在江中打捞到屈原的肉体,此后,每年的今天人们都会在各大江河中划船打捞。为了不让鱼儿啃食屈原的肉体,人们将食物做成团状,投入水中以喂养鱼儿。端午赛龙舟和包粽子的习俗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