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到了8、9月份龙眼成熟的季节。
笔者祖籍是福建闽西山区,家乡并没有种植龙眼树。来到厦门工作生活十余年,对闽南风俗人情还是知之甚少。生活在城市丛林中,身边同样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都市移民,哪能感受到当地人的鲜活民俗呢。
近两年随妻搬到郊区农村居住,逐渐融入到土生土长的本地家庭之中,才真切的体会到纯朴而爽朗的闽南风俗。
每年8、9月份,就到了龙眼成熟的季节。采摘龙眼,对当地人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一棵龙眼树培养一个大学生”、“种龙眼防老”,这些是上个世纪80年代流传于当地的说法,它们印证着当时龙眼在闽南一带的辉煌历史。
如今,龙眼的经济地位早已不如当年,但是村里的各家各户都还保留着自己的一片龙眼林。有的自己种植管理,有的干脆承包给规模较大的种植户。龙眼成熟季节相对集中,龙眼离树后,新鲜期只有20天,所以龙眼很难像苹果、梨一般,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销售。农户们一般会把新鲜的龙眼制成龙眼干,以便长期保存。
02
妻家是土生土长的厦门同安人。这里是典型的沿海丘陵地貌,土地贫瘠,地里种不出多少粮食,但温热潮湿的气候倒很适宜龙眼的生长。
岳父一辈子就生活在这个城市的郊区村庄。虽然距离市中心只有十分钟路程,但他老人家就是不爱进城,总觉得城里太闹太乱,哪儿都没有家中悠然自得。家中的这片龙眼林是改革开放后重新分给村民的,面积不大,总共只有十几棵。照看家中这片龙眼林就是他最自得的乐事了。
采摘龙眼是一件辛苦的事儿。龙眼树能长到六七米高,成熟的龙眼果成串儿层层叠叠的挂在茂密的枝叶中。低的伸手就能够着,高处的只能爬上木制大梯子,用大剪子连串剪下。刚摘下的龙眼连枝带叶装在竹筐里,色泽藤黄,圆润饱满。地上散落着的颗颗果实,也要被拾起,或丢入框中,或随手剥开,以饱口腹之欲。
成熟的龙眼颗粒饱满,形圆匀称,肉厚色白,整颗果粒感觉柔软而有弹性。常吃龙眼就吃出了经验,没熟透的龙眼,个小肉薄,不好吃。而如果过熟了,肉太厚但是缺少水份,肉质变柴,也不好吃。
新鲜龙眼保鲜期短,由于成熟季节集中,大量采摘下来的龙眼无法立即销售出去,因此要迅速的制作成龙眼干,以便长期保存,还能卖出好价钱。
03
新鲜龙眼,借助热力烘烤,将水分降低到一定程度,就制成了龙眼干,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保存。
龙眼干的制作需遵循特定的流程。首先是选料,须选用充分成熟、果粒完整的果实。接着把果粒从果穗上剪下,注意留着一二毫米的果梗,这样才不会破坏果壳。
剪好的果粒平铺在竹篱里,层层叠放入电烘烤箱中,大致烘烤12小时左右,就能制成龙眼干了。
老时候没有电烘烤箱,都是用土质的焙灶烘培,所以传统的做法须先过摇。即将果粒倒入特制摇笼,在摇笼内撒入干净的细沙,将摇笼挂在特制的木架上或齐腰高的树枝上,急速摇荡,果实在笼中不断翻滚摩擦,从而使果壳变薄而光滑,便于烘干。
焙灶多用砖头或土坯砌成,燃料有用木炭或干树枝,也有烧煤的。擦皮后的龙眼果粒摊在灶面上,每次可焙龙眼300~500公斤。经初焙处理的龙眼干经2~3天后,果核与果肉水分逐渐向外扩散,果肉表面含水量比刚出焙时增多,需再次烘焙。
焙干的龙眼果粒还需经过剪蒂、过筛,按大小分级后包装封箱储存,销往各地。
04
龙眼不仅是一种水果,又能入药,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
龙眼干的食用也非常简单,南方人爱喝汤,笔者家中炖汤就常常加入龙眼、枸杞,炖出的汤汁也更加滋润甘甜。
前年妻子产后血虚,身子总是疲乏。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幅中医食疗古方,名曰“玉灵膏”。玉灵膏源自清中医名家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是补血补气的臻品。书中说“玉灵膏一名代参膏。自剥好龙眼,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洋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入西洋参片,如糖之数。碗口幂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到百次。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开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妙。”
大致方法就是龙眼肉十份,西洋参一份,两者搅拌均匀,放到一个碗里。古人放在饭锅里蒸百次,如今都是电饭煲,就用蒸锅隔水蒸,蒸满约四十个小时。蒸好后放冰箱存放,每天一调羹,开水冲泡服用。
此方确实有用,妻食用后面色渐红润,精力愈加充沛,夜晚也可安睡。但制作此膏实在耗时耗力,剥龙眼肉就是一件大难事。烘干后的龙眼,薄薄黏黏的一层肉紧贴在果核上,并没有趁手的工具好使,只能纯手工剥。可怜妻足足剥了一周,笔者愚笨,也许读者之中能有人想出好法子,也请相告与我。
05
有关龙眼的文献记载,不止于医药食谱中,最早可见于《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汉乃遣单于使,令谒者将送……橙桔、龙眼、荔枝。”龙眼、荔枝都是南方热带作物,东汉时期便已成为赏赐匈奴的贡品,可见流传之广。
北宋著名的宰相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载:“龙眼生南海山谷中,今闽、广、 蜀道出荔枝之处皆有之。”
苏颂正是纯正的厦门同安人,出生闽南望族,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更是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史载苏颂好学,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李约瑟称其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笔者居所附近就是同安苏颂公园,园内即有一座复原的水运仪象台。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实际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我常携小女绕仪象台向内窥探,慨叹设计之复杂,技艺之精巧。
苏颂公园是个游玩的好去处,园内绿树成荫,绿草如茵。平日时常携妻女在园内游暇、休憩。周末或闲暇时分,带一席防潮软垫,携几款玲珑小食,捎几本闲情杂书。凭阳光挥洒,枝叶斑驳,任小儿嬉戏,捉虫吃草,如此挺好。
06
常有人问桂圆和龙眼有何区别?其实桂圆即是龙眼。龙眼的成熟期在农历八月,由于古时称八月为“桂”,加上龙眼果实呈圆形,所以又称龙眼为桂圆。
关于桂圆名称的来历,还有一个英勇感人的传说。
据说,很早以前,在福建一带,有条恶龙,每逢八月海水大潮,就兴风作浪,毁坏庄稼,糟蹋房屋,人畜被害不计其数。周围的百姓只好逃离家园,在石洞里躲起来。
当地有一个武艺高强的少年,名叫桂圆。他看到恶龙兴风作浪,决心为民除害,与恶龙搏斗一番。到了八月,大潮来了,他就准备好酒、猪羊肉,把它们合在一起。恶龙上岸以后,看到猪羊肉馋得口水直往下淌,几口就把猪羊肉吃光了。因为猪羊肉是用大量的酒泡过的,所以没等恶龙走多远,就躺在地上不动了。这时桂圆举起钢刀,朝龙的左眼刺去,龙眼被刺了出来,恶龙痛得来回翻滚,正要逃跑时,桂圆揪住龙角,骑在龙身上,当恶龙极力想摆脱桂圆时,桂圆用钢刀刺向恶龙的右眼,恶龙的双眼失去,痛得嗷嗷大叫。经过一阵搏斗,恶龙流血过多死去。桂圆由于在搏斗中负伤过重,也死了。
不久,在这个地方长出了一种果品,人们为了纪念桂圆,故称之为“桂圆”,也叫“龙眼”。
传说当然不可信,却真切的道出了闽南人的性格:刚强而爽朗,重义又精明。这片土地面朝大海,靠海的地方总令人充满无限遐想,海本身就是神秘的、未知的、危险的。所以每逢海水大潮有恶龙出,也许正映射着前人对大海的敬畏。几百年来,闽南人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片帆渡海,筚路蓝缕,开创了遍布全球的事业,不正是这战胜恶龙传说的现实写照!
透过一颗龙眼树,可以让我们逐步走进这片土地。闽南的好,好在有质朴良善的人民,有坚毅刚强的性格。人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种出了“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这是一片充满温暖人情味的温良土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