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显
1.
此刻,窗外烟火纷飞,街市喧嚣。
我在客厅敲着键盘,悄然无声。
电视里播着春节联欢晚会,有声有色。
老爸窝在沙发里紧握手机,努力的戳着屏幕。
老娘倒是悠哉,一边端起茶杯抿一口,一边抬头看一下电视,一会又拿起老花镜低头捏着手机,不时抬头再看电视节目,用手托了一下镜框。
大年三十的夜晚,家里灯光敞亮,父母忙着抢红包,央视春晚成为我写文章时的背景音乐,挺好挺好。
第一次在除夕夜这么重要的时刻写文章,首先向您说一声新年快乐,老显在此给您拜年了,祝您新年万事如意!
2.
多年前,表哥正读大学,我还是个小屁孩,手机在那时是稀罕物,每次过年回家,表哥回来老家,一家人来我们家做客,而他坐下椅子便拿出手机开始把玩。
微信还没问世,短信在那时最流行。
来做客半小时,表哥玩了半小时的短信传情,铃声滴滴作响。
他们一家人离开后,我爸便马上教育我,不能学我表哥的作风,去到别人家做客,玩手机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更不能变成一个手机迷。
现在更名为手机党,老爸的言下之意是不能对手机着迷,要杜绝这种行为。
一番严厉的批评历历在目。
后来我也读了大学,有了手机,寒暑假回家,经常端出手机出来玩,只要一和别人在网上聊天,或者低着头捏手机,爸妈就不高兴:难得回家,怎么还一直玩手机啊?
后来我戒了手机瘾,再后来爸妈学会了玩微信。
结果,画风特么全变了。
逢年过节回家,我看到的场景是:爹娘只要闲下来,手机成了必不可少的小伙伴。
跟着爸妈去亲戚家做客,没聊几句,老爸开始向主人翁要wifi密码。
除夕夜,团年饭毕,家人围在一起相聚,甚欢喜。
嗯,一起玩手机。
3.
去年一整年大部分时间都把业余时间耗费在自我成长的钻研上,陪父母和朋友相聚的机会和时间都少了。
出远门读大学之后,每次回故乡老家,趁着夜色尚早,我会出去外面约上三两好友,饮茶促膝,或趁夜晚美丽,我和爸妈在客厅只是闲谈,也是惬意。
这是以前的情况。
自从踏上写作路之后,特别是坚持在公众号进行日更写文章,每次回老家后的情形,完全变成另一幅模样。
夜色尚早,老娘邀请我一起散步,我说要写文章,等我一下。
有时候明明要陪老爹出去外面一趟,可是我说有读书任务在身,要不明天吧。
你虽然是回了家,却没有真正走进家,人虽然在,心仍在他处,那你回家究竟是来陪父母还是换个地方陪自己?
4.
每年除夕白天,我都要陪伴父母进老家祭祖。
按照我们当地传统习俗,家人要提前准备了一大堆祭品,到老家乡下那边拜祖、贴春联、放鞭炮,图一年吉祥喜庆。
一大早,老爸拎着那些物品上楼下楼,大冬天的,便全部搬上车,辛苦得紧。
老妈前两天整理家里的杂务已经累觉不爱,然而除夕这一天还要回去完成传统习俗任务,一路上只能争取时间在车上赶紧小眠,也是够呛。
在拜祖现场,我只会跟在一旁帮忙打下手,这都是父母老一辈交代的春节任务。
我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毕竟现在是新时代,不想有太多封建传统习俗的思想再纠缠,而且这事得折腾,多年来一直亲眼目睹父母拜祖全过程的我感觉这事很累人。
这就是过年,尽管辛苦,却是好事,你看每家每户都在用不同的“仪式”祈福新年大吉大利。
和家人把一年的辛苦都磨尽、抛弃,而后轻松迎来新年,来年轻装上阵,更上一层楼,也许这就是家人们在春节前折腾的意义。
5.
吃完团圆饭,就算半个过新年了,国人有另一个传统过节法——看春晚。
每个除夕夜,我都会陪父母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迎新年,从小至今。
快速写完这篇文章,我要关上电脑了,准备陪爸妈喝茶聊天看春晚了,这时爸妈也放下了手机。
完成了旧年所有的事情,现在都把身上的杂事放在一旁,没回家的你,拿出你的手机,打个电话给亲人、爱人、家人吧。
回家的你就陪陪爸妈,放下手机,随便聊聊也是爱。
此刻,其他的事都不重要,家人团聚最重要。
让我们珍惜每一个除夕夜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