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被“北斗七星”持续“点亮了”!大家都为祖国终于突破技术瓶颈,拥有这项新的科研成果万分自豪,更被这支年轻的科研队伍感动着,鼓舞着……这不,你瞧,语文教研活动结束后,几个老师又凑在一起,拿出手机在看此时头顶上有多少颗卫星呢,一数,竟然有27颗!真了不起!大家又是一番赞叹!
这时,旁边正在刷抖音的小李老师偶然间刷到了衡中学生读书的视频,看着他们专注读书的神情,又瞧瞧旁边几个议论北斗七星的老师,不由得提出一个疑问:“如果把衡中的这种教学模式用来带一批学生搞科研,是不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呢?这种办法又可行吗?”
他的这个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讨论起来。有的支持,有的反对,一时之间,竟难以定论。
的确是的,每每看到衡中学生在课堂、吃饭、排队时那朗朗的读书声,那拼搏学习的劲头,总是觉得非常震撼!再看看家中的高考生,总免不了一番感慨: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但是,如果说要用衡中的教学模式带一批学生来搞科研,而且想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却对此持怀疑态度。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有利有弊的,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只可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绝对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过来。当然,衡中也不例外。
衡中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这种精神是长期从事科研的人员所必须具有的,但那种“打鸡血”似的冲劲,适合短期的学习冲刺,不太适合细水长流般的长期的科学研究。
即便同为学校,放眼全国,也有不少的学校在学习借鉴衡中的教学模式,但是请问,能找出第二个衡中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这也就足以证明:这种模式连学校都无法复制,怎么可能适合科研呢?
我们都知道,衡中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因此,无论是学习,还是科研,我认为都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经验或操作模式,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对此,你有什么意见或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