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归属感不是依靠外界来获取,而是通过自己的方法、内心的治愈,方能得到。
说到归属感,大家了解什么是归属感嘛?
归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
也是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情感的需求,希望找到与某人或某物亲密的关系,进而寻求心灵上的安慰与满足。
简单的来说,归属感就是被别人所接受,能感受到自己对他人的作用,使自己内心得到满足,并充满能量。而没有归属感的人,就会陷入内耗,行动上毫无目的,更多的是在漫无目的的游荡。
没有归属感,也就代表着排斥,一个人或者群体在排斥另一个个体:
小时候,你想跟人玩,但是别人不跟你玩;
分手了,恋人说不爱你了,这时候你伤心欲绝;
当你发了文章后,好多人都来抨击你,说你胡说八道;
等等,无论这些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如何发生的,都会让你感觉能量在逐步消失,越来越低迷,而被排斥,是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也可以由任何原因造成的。
那想要获取归属感,就是在寻求别人的接受,阻止别人对你的排斥,这不就是和我们之前讲的相悖了嘛?
之前一直都在讲不要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也不要为了别人的评价而努力,这就是在脱离群体的控制,但现在又在追求群体的归属感,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讲到一个概念,叫做“共同体感觉”,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
“共同体感觉”就是在寻求个人对群体的归属感,让人变得有能量起来。
这两者的区分在于:对个人而言,我不追求别人所谓的“标准”,也不满足于别人的期待,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是对于群体而言,我把他人看做伙伴,不会干涉他人的人生课题,也不会让别人来干涉我的人生课题,我可以在群体中感受到自己的“位置”,无关大小。
那究竟怎么做,才能获得“共同体感觉”呢?
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就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懂得理解他人,对于那些不会进行课题分离的人,实际上是不能获得“共同体感觉”的,要知道我们每个个体都只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我们没有权利去干涉他人的课题。
就说我吧,对我个人而言,我是极其推崇阿德勒思想的,所以我现在不会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做事也很无拘无束,更不会为了父母的“期待”而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
对于家庭而言,我又不会说我要去浪迹天涯,去过我以为更好的生活,然后不管不顾,那叫任性。在家庭里,我会把自己的责任负责好,也会充满理解和体谅,以及关心,当然,还有爱啊。
在这里,就要有一个“度”的问题,该如何把握两者的平衡,让自己免受其伤害,这才是我们必须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每个人都有对归属的需求,因为这是人最基本,也是内心最核心的动机,会触发人的某种行为以及产生积极地效果,但是,这一切都得看你的双手,它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