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后感

作者: 岩龙的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8-11 21:22 被阅读0次

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人。1904年生。


    偶得文学巨匠的作品,在步入家庭婚姻生活后,远没年少时轻狂,择书上也显得年龄化,在老家的书柜上看到老弟的《家》就拿来读了,放到十前年我肯定翻看几页就放下了,可以如今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就决定把它读完。

    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想知道这个“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好奇大作家笔下别人的家是什么样的?怎么过的?今天读完了,原来大家庭中的故事远比小老百姓的故事精彩,可能是因为作者原来自身出自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里,少了柴米油盐的奔苦劳累,但花天洒地,妻妾成群的日子也不是和想像中的那么幸福,只不过总是有些聪明人过的明白罢了,画龙点睛从《家》中我更多是看到了作者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庆幸自己是生活在自由的国度。

    不一样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时代,决定了青年的命运也各不相同,封建烙印下的旧中国中的封建家庭,就是一个黑暗专制的小政权,在这个大家里大家长就是泰山,他们代表的就是命令和专横。然而在所谓看似家却没有温暖的家里成长的青年少女们,各自揣着自己的心思过活,心里放不下的儿女情长,在激情与热血鼓舞下终于拍案而起, 反抗与斗争还有决别都清晰的看到了,每种人格在专制的家族统治下造就了不同的故事。

    在压迫的生活欺凌下无奈的觉新,长房长孙的身份牢牢的牵制着他的命运,本身的善良、诚实被制度和环境扭曲为屈服、懦弱,矛盾中无法主宰自己命运最后失去自我,悲惨的过活;而没有长孙历力竭里反抗的觉民,是不是就是作者自己的内心呢?历经苦难痛彻心扉的经历让自己逃离的觉慧……每个人物都跃然纸上。小说除了悲叹万恶的旧封建主义下悲惨命运,其实还诉说了要有勇气去活出自己的生命态度,坚持走出去就会获得新生,留下挣扎的就要接受着心身的煎熬。

    生活不就是这样嘛,活着走出自己才能活的舒坦,一辈子很快终结,压抑与逃避终不是办法,只要自己下定决心经历苦难,有毅力和勇气蜕变才能活出精彩的自我,要么就做世俗下的阶下囚,就是在当下也要这么过活啊。可能巴金老前辈当年就是勇敢走出了贵门,才有得后世里的精彩吧,如若困在安乐窝里铁定也成了制度下被剥削的冤魂。

    其实没有什么难事,难的只是自求来的,自己找出来的,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保持那颗追求上进的心,不甘堕落,这个时代已离专制跋扈的旧制度远离了,也不要提心枪林弹雨的战争,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和平年代下的我们还有什么顾虑呢,勇往直前只要喜欢不犯法就去做吧,滴水穿石总有一天你会收获一份满意的答卷。

    用大海般的胸怀去接纳所有,认真的对待每一天,允许潮涨潮落的过活……

(壹八三)

相关文章

  •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

    2020.3.18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 昨天的日记没有写,今天一起将两天的读后感都补上。 每一次分...

  • 《家》读后感

    巴金的《家》、《春》、《秋》是一个为友人而写的。这位友人知道后,写信鼓励他一定要写。但后来友人去世,而小说却还没有...

  • 《家》读后感

    经过一个寒假的时间,我终于将巴金的《家》读完,这是一本反映了一个时代变迁的书。《家》以巴金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

  • 《家》读后感

    《家》这部书是以中国封建礼教下的大家庭为背景,阐述了在那个时代的青年们如何被摧残。 巴金是以自己的大家庭为背景完成...

  • 《家》读后感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杯具”——这是巴金在读完了小说《复活》之后的一声感慨,而我觉得这恰是觉新生命的写照。 整...

  • 《家》 读后感

    青灯黄卷,香茗一杯,我在夕阳下读你,在幽径里品你,在无眠的夜里想你。我要把以往的经历全部装进这个“家”,看看这个有...

  • 《家》读后感

    家是给人温暖的,供人避风躲雨的。而《家》却是一处没有硝烟的战场,充满着明争与暗斗。 《家》描写的是辛亥革命以后,长...

  • 《家》读后感

    《家》这本书很早就有所耳闻,在本学期也学习了小狗包弟,由衷地佩服巴金先生的文笔。课后导读说:这些作品着重回忆作者自...

  • 《家》读后感

    《家》是巴金最杰出的作品,描写的是“五四”之后,四川成都地区一个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

  • 《家》读后感

    《家》作为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又为“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我是带着崇敬之意去读的。着重讲述了高家这个封建大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fu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