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陆子的国学课堂散文简友广场
林黛玉与孙悟空有关系吗?

林黛玉与孙悟空有关系吗?

作者: 奇思异笔 | 来源:发表于2021-02-25 09:08 被阅读0次

    今天来谈谈林黛玉跟孙悟空的关系。

    你可能会奇怪,《西游记》和《红楼梦》,孙悟空那只猴子和黛玉,风马牛不相及啊?

    其实,《西游记》和《红楼梦》,在哲学上是有同源性的。宝玉、黛玉甚至金陵十二钗,跟孙悟空之间,都有着精神上的血缘关系。

    结论不能凭空下,咱们去文本里找依据。

    人有灵根,心有灵源

    当你翻开《西游记》第一回,回目就是:灵根育孕源流出。

    开宗明义,作者这样描述孙悟空这只灵猴的出身来历,它本是一块仙石——嗯?也是石头?

    接着听,这块仙石在花果山上,“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是不是灵通这个词听上去也耳熟?就是这块得天地日月精华的仙石,内育仙胞,忽然一日迸裂,化作了一个石猴。

    好了,看完孙悟空的来历,我们再回头看看林黛玉和贾宝玉挂的那块美玉的来历。

    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草,那绛珠草是从哪儿来的呢?

    作者说:在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

    请特别注意后面这句:这株绛珠草“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

    原来林黛玉和孙悟空,都是得“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而来,是不是一样?

    再看,贾宝玉的命根子,就是他脖子上的那块玉,来历如何?大荒山无稽崖下的一块通灵石。这跟孙大圣更像是一个故事原型吧?

    林黛玉跟孙悟空的共性,都是得日月精华;绛珠草和通灵石的共性,一个生长之地是灵河,一个是灵性已通,你看,它们都有灵根灵源。

    宝玉、黛玉,通灵石、绛珠草,跟孙悟空之间为什么这么一致呢? 因为两部小说依据的是同一个哲学观点:人有灵根,心有灵源。

    “天、地、人”作为中国文化的原命题,在《易经》里就已经确立了。

    这个古老的哲学基因,后世在道家思想里继续生长,基本表述为:人得天地日月精华,和天地万物之间以灵根灵源相通。

    这就是为什么孙悟空、林黛玉和通灵石,都共同拥有一个“灵”字,是道家思想给《红楼梦》贡献了灵根灵源。

    道家的精神血缘

    说《红楼梦》有来自于道家的精神血缘,不光体现在它跟《西游记》的交集,文本里还有更扎实的证据。

    在第31回,也就是晴雯撕扇那一回,回目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晴雯撕扇,非常有戏剧性,在全书里都很突出。所以一般人读红楼,很容易被这个情节抢戏,忽略了后面“史湘云捡麒麟”这一段。

    但是在我看来,晴雯撕扇和湘云捡麒麟这两个情节是不可分的,它们合在一起,构成了《红楼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哲学章回。

    作者完全是为解决两个重大的哲学问题,而特别设置了这两个精彩的情节。

    在前面的生活美学版块,我已经提到过“晴雯撕扇”其实是推出了红楼“情物论”,现在,我就带你重点看看,作者通过史湘云捡金麒麟,推出的另一个更为宏大的哲学命题——宇宙起源论。

    史湘云是史侯爷家的小姐,贾母史老太君的侄孙女。因为深得贾母喜爱,所以她经常到荣国府来走亲戚。

    这不,这天她又来了,她和丫鬟翠缕走在大观园里,正往怡红院去。她们一路赏花观景,一路闲聊,作者就是趁这个机会,通过这两位少女充满趣味的一问一答,把自己的宇宙起源理论和盘托出。

    湘云说:“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

    翠缕忙问阴阳是什么样儿?

    湘云说:“阴阳可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日是阳,月就是阴。”

    注意,这里就触碰到中国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了。

    首先,什么是气?

    道家认为,气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人与万物都是依靠呼吸而生存,于是古人认为,气是生命之源。

    那什么是阴阳呢?

    追本穷源,阴阳观念也要说到《易经》。

    《易经·系辞》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意思是说,阴和阳是一对相反相成的二元概念,阴尽阳生、阳尽阴生。这二者的转换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中国人称之为“道”。

    《易经》奠定了思想基础,庄子追随其后。

    他说:“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

    你看,庄周先生跟湘云姑娘说的就很像了,他不仅说阴阳是气,而且还说,阴阳这两种气是宇宙之间生成万物的根本,包括咱们人类,也是这样形成的。

    这就是湘云说的那句话:“阴阳不过是个气,而器物就是阴阳赋了形。”

    翠缕听了史湘云的解说,顿时豁然开朗,她笑着说:“是了,是了,我今儿可明白了。怪道人都管着日头叫‘太阳’呢,算命的管着月亮叫什么‘太阴星’,就是这个理了。”

    湘云和翠缕这一篇看似有一搭无一搭的对话,其实是一个非常严肃、非常根本的哲学问答,讨论的是宇宙起源论,阴阳二气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构成。

    你看,小说里以道家思想为依据的世界观,竟然是从两个娇憨烂漫的女孩子嘴里说出来的,而且后来论到阴阳,从草木昆虫、飞禽走兽,一路说到了男女,一点儿也没有学究气。

    既然,人也是由阴阳二气赋形而来,所以生命之中就自然地包含了阴阳之气,所以人性也是二元相反相成的复杂构成,表现为有善有恶。

    这就构成了红楼人性论的基础。关于这个问题,下一讲我会专门来说。

    儒、道、释熔于一炉

    对《红楼梦》的文本越熟悉,就会越感觉到,从哲学思想到文学才华,曹雪芹对庄周先生的欣赏和认同是全方位的。

    比如,庄子的《逍遥游》里写了一位姑射神人,“邈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重点是这位美丽的神人不食五谷,那怎么活?

    “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游乎四海之外。”很仙,是不是?

    你再看曹雪芹怎么写林黛玉的前身,绛珠仙子,别的不说,单说吃什么喝什么怎么玩儿,“饥则食蜜青果,渴则饮灌愁海水,游于离恨天外。”

    这段文字,从形式到意境,都是在向庄子致敬。

    《红楼梦》之所以被誉为集中国文化之大成,原因之一,就是它有着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共同参与。

    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的哲学主体,全部参与进了情节发展,构成了一个三元共在的庞大的哲学参照系。

    《红楼梦》儒、道、释熔于一炉,在贾宝玉的心路历程里,体现得最清晰、最完整——

    儒家思想帮助他建立了对他人的爱,这是社会性维度;

    道家思想帮助他联通了内在心灵和外在天地,这是自然观维度;

    再有,佛家思想帮他释然了生死,这是生死观、存在观维度。

    在《红楼梦》里,尤其是第一主角贾宝玉的身上,你看到的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整个体系,凝结为他的个人心灵史,儒道释,一个也不少。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回溯中国文学的另一个高峰——盛唐时期的诗歌。

    盛唐诗歌有三座高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佛王维。

    诗仙、诗圣、诗佛这三个称号,既是对他们诗学成就的评价,同时,又是对他们生命价值观的定性。

    你肯定知道李白向道,杜甫向儒,王维向佛,他们每个人都在儒道释这三元里占了一个向度。

    唐代成为中国诗歌的高峰,不是偶然的。它既是诗歌成就的高峰,又是族群价值观的高峰。

    在这儿有必要说明一句,儒道释三足鼎立这个价值观格局,其实在盛唐到来之前,才刚刚确立不久。

    你看,一个伟大时代的出现,是需要价值观的准备的。

    《红楼梦》呈现的,同样是儒道释三足鼎立的价值观结构,也因此决定了《红楼梦》有坚实雄浑的内在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黛玉与孙悟空有关系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gj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