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章节中作者用“思考”为题目,看到思考这一章节时,我想到以前看到这一章节时,在心里面有这样的一种意识。觉得思考有什么好写的,不就是看到问题动脑筋思考就行了。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笑了。说明人类的思考总是受局限性影响,正如以前有此想法的我,现在再看自己的想法不仅觉得幼稚,而且简单,简单+幼稚=愚蠢。
来看一下书中作者用了十一个小节来解释这个概念,这说明了我与作者之间在对思考这个认识上存在的差距,这仅只是表面看得到的差距,真实的差距不止这些。即使存在这么大的差距,也没有引起我足够的认识,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种差距让我感到有一种望尘莫及之感,当这一种感觉升起的时候,紧接着会给自己去找一种平衡,让自己感到没有那么差,以至于在今天仍然没有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作者本身并不是一位英语教师,而是因为认识到学习英语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毅然决然地努力学习英语,不仅在新东方当上了老师,而且还屡次被学生评为优秀老师。
他还通过编写了考托福的畅销书实现了财务自由,这些成绩都依赖于自己的努力吗?也可以这么说,但是关键因素在于作者能够独立思考,知道思考的价值可以让自己摆脱一些禁固头脑的枷锁,通过学习不断升级自己的心智模式,一步步活出自己想要活成的模样。
相信有许多人每一次看到那些原来与自己差距不大的人,今天忽然比自己优秀,都会不自觉得想我如果与他们一样坚持下来就好了,或者是早一点怎么样就好了。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今天你的现状是最好的结果,只是在今天以前你并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选择,选择的背后是思考,只有你的思考力足够强大,你的选择才会更有价值,自己也会因此变得更有价值。
凡是有悔不当初想法的人,那是对自己的思考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说根本就不知道思考的重要性,在遇到比较复杂的事情时,基本上都是抓瞎。没有高质量的思考,这也就决定了思考结果的优劣,思考结果的优劣常常决定了行动的价值。
小的时候,大人们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那时候的大人是权威的象征,但是在我们叛逆期的时候,怎么可能听得进去他们说的话呢?更多的时候是他们说什么,我们偏不那样,以为给他们对着干显得自己有本事。
事隔多年以后,我们成了大人,回看自己走过的坑,也想着不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可是却不曾想到,自己小的时候不听大人的话,今天的小孩子们就听了吗?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原来的思维模式要转变,至于该如何改变,看一下书中作者都用了那些题目为小节的标题:
1、勤于思考→2、思维陷阱→3、因果关系→4、相关命题→5、举证责任→6、案例局限→7、对立论证→8、张冠李戴→9、辨析感悟→10、克服恐惧→11、辅助工具。
不知你看到这些小标题有何感想,我是感到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我认识到,这些知识是需要通过思考内化为自己行为,并不是看过以后是恍然大悟,然后是该干嘛干嘛。思考是我们做事情的基础,并不是让我们在闲聊时有了一种炫耀的资本。敢于摒弃原来旧的思考方式,打磨那些可以让自己改变的技能,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做的,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认识时间这个朋友,从而与它互动,成为时间的朋友。
我们也会听到身边有这样的声音,想那么多干嘛?想那么多你累不累啊?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才让那么多人不愿意思考。他们总是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却不曾想到那些路都是有人在前面趟过去的,我们不过是走在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上。人们的惰性常常是阻碍思考的绊脚石,那些能勤于思考的人也常比懒于思考的人生活的更富足,知识更渊博。
一些想要发生的事情并不一定发生,一些不想让它发生事情他往往就发生了,就像是一块蛋糕从桌子上掉下来时,偏偏总是奶油那一面朝下。我们常常会由因想到了果,事实上并不是有因才有果,那些因果报应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以至于会经常用这样的模式去思考,才忘了还有其他的思维模式。
每一本书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作者也会有思维误区,正如一位哲学家说我们的知识就像是宇宙中的那一颗颗星球,无知就像是星球之间的空隙,我们得需要用多少物质才能把那些空间填满。
我惭愧于自己对知识的认识,也自卑过自己的无知,至今仍然有诸多的毛病亟待解决。通过学习与思考,我学会了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对思考方式的逐渐改进,让我看到自己的路还有很长要走,值得庆幸的是自己已经走在了路上。
正在读此文的朋友,你也可以改变自己的现状,不是要在什么时候准备开始,而是现在。只要你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你就会发现许多未曾看到的东西,不要恐惧时间不够,恐惧只会让你的时间越来越少,立即行动起来吧,拿起你身边的书,学习那些书中的精髓,升华自己的思考方式,学会使用身边的工具,提高自己进步的效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