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茶友都知道,我只喝绿茶与生普。对于初次见面的茶友,第一次谈起茶,我便会主动介绍我对绿茶和生普的喜好,一是为了让对方了解之后不必劝我喝我不喜欢的茶,二是为了不为难自己为了情面去喝不愿喝的茶。
久而久之,我便在茶友心中落下了一个印象:我对生普极有研究似的。
其实,我真的只是一个爱喝茶的人,一个偏爱喝生普的人,一个对生普的爱有些执拗也有些任性的人。
为了能对生普喝得更明白,我情愿两上茶山,去亲眼看茶树生长的地方,茶树王的真实模样,亲历茶叶从采摘到制作完成的整个过程,亲手触摸、采摘到炒制,亲口品尝生长在茶树上的茶树叶以及加工制成的茶叶产品,这一切都只为了在每一次喝自己喜欢的茶时,让这口茶汤更有情感,更有生命力。
然而,对于普洱的理论知识,我却真的属于初级水平。因此当看到摩尔茶学堂本周五的课堂是普洱茶时,我欣喜不已。
在每次报名都是迅速报满的情况下,这次的课堂竟然还余了一个旁听的名额,我瞬间觉得这就是我与普洱茶的缘分。以至于我在报名时手都在颤抖,生怕在同一时间被别人抢了先。当确认我已报名成功之后,就是对这次课堂的期盼了。
周五下班后,我直奔黑黄茶轩。摩尔课堂准时在七点开讲,主讲人依然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饶老师。
原本普洱茶的知识点非常庞杂,岂是一堂课就能讲清楚的,但在饶老师的娓娓道来中,普洱茶的知识被梳理得脉络清晰,通俗易懂,让茶江湖中盛传的山头故事在客观的地理布局下统统遁形。
原来我仅知道我酷爱的老班章、老曼娥是布朗山系,属于勐海地区,甚至于我已经亲自去过这两个村寨,但却不知道按产区来说,它称为版纳区。
看到饶老师讲到的各个山寨,贺开、落水洞、麻黑、勐库、勐宋,这些都是我的足迹曾经踏过的地方;易武、倚邦、蛮砖、莽枝、革登、攸乐,这些都是我曾喝过的茶,原来它们就是著名的古六大茶山;甚至在饶老师的图片中,那株曾经的茶树王已经被我证实往生了。
但是既便我曾亲历过这些地方,却依然不知道它们都分属哪些村寨,哪些茶区,在饶老师的讲述中,我才逐渐的清醒起来。
当面对茶桌上摆放的数款茶,饶老师让大家挑出不属于普洱茶的两款时,我虽然知道在书面定义中普洱生茶一定要是紧压茶,但我却依然按照自己的认知,认为生茶的散茶也属于生茶。
如同当初我执着地认为,普洱生茶的毛茶不属于绿茶一样,直到我真正认可了从制作工艺角度讲,它的确属于绿茶。也更加说明,其实我喜好的口味是一致的,也就是绿茶的滋味。
在之后的品鉴中,饶老师亲自开启了一饼茶,现场演示了启茶的正确方法,以及为何这样启茶的原因。那优雅的姿态不禁让在座的茶友心悦诚服。
对于品鉴的两款茶,在座的学员有着不同的感受。虽然两款茶有着固定的品级,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味,这也再次印证了在规范茶的品鉴中,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适口,适口为珍。
尤其在品鉴两款同年代、同产区、同制作,只是成型不同的生茶时,我又显出了“茶鬼”的面目,贪婪地饮着那款龙珠型的生茶,虽然在主泡师一再提醒晚间多饮会影响睡眠的情况下,我依然一杯接一杯地喝着。事后证明晚间回去一夜酣睡,连今早的出恭都酣畅淋漓,我不由得将其归功于那颗龙珠的作用。
两个小时的课程,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而在座的茶友却都意犹未尽。资深茶友马莉又拿出了一款她珍藏的05年的生普,茶友们不禁欢呼起来。
在茶的世界里,我常常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当我拿出一款自己喜好和认可的茶,分享给茶友并得到茶友的认可时,那份快乐无以言表。我相信每一位茶友亦是如此。
正如在每次的摩尔课堂上,饶老师都是全程站立讲述,从始至终都带着暖人的笑容,从始至终都声情并茂。那笑容,足以融化坚冰;那声音,足以安抚浮躁的心。难怪首次参加活动的清风一边遗憾自己错过了这一期学习,一边强烈要求参加下一届的摩尔茶学堂。
在摩尔茶学堂的课堂上,在这间并不太大的茶社里,在夏至已过的炎热天气中,一群爱茶人共同演绎着一片叶子的故事。
网友评论
爱茶人理论学习后,美女茶艺师的实战冲泡亲点有备的四款普洱,冲泡过程之美,尽显茶艺师之能且娴熟多才,饶老师轻声细语边指导边讲解,那个美,就甭提了。大伙仔细品饮,享其中之乐,搜茶之内涵真韵,我不尽有感而发,感慨这神奇的东方树叶,一切都乃大自然之造化。品饮多泡后,兴致盎然未减,交谈中又加泡爱茶人所带茶品,齐品之,让人甚喜,共同向好。
古人有语,“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看到这帮人,我更理解啦。
。。。2018.6.22.老帅哥(白菜)抒并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