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学生到校拿成绩报告单的日子。副班长刘方燕的妈妈也来了,看到孩子的成绩,当时脸色就不好看了。指着孩子厉声说:“我是怎么跟你说的啊,成绩再降的话,学就不要上了。看你回家怎么跟你爸交代?”孩子登时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说:“保证这是最后一次。”妈妈立马接话:“上次就说是最后一次了,哪有这么多最后一次!”
看着母女俩僵持着,我赶紧打圆场:“孩子这次虽然退步了一点,英语没考好,但总名次还是不错的,班上第二的,年级上也是第六。”孩子妈妈说:“我们跟她定的目标是前三,不能低于这个目标。”没想到家长的要求这么的严格。
孩子妈妈走后,我又单独跟孩子聊了聊。原来孩子的爸妈在家一直扮演的是虎爸虎妈的角色,每次都是板着脸,很少给孩子笑脸,孩子一直在父母的高压下负重前行。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我的印象中,孩子一直表现的非常活泼开朗,就像一只欢快的小燕子一样,在班上,常常都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看到她跳跃的身影。
孩子跟我说,她在家感觉特别的压抑,爸妈对她总是一板一眼的,也很少跟她开玩笑。只有在学校,自己才可以放松,跟同学开开玩笑,说说笑笑。
听到这儿,我递上一张面纸,拍拍她的肩膀,此刻再多的话,都会显得那么苍白。内心也有了对孩子的些许愧疚。孩子是副班长,成绩也非常好,我平时对她要求也非常的严,看到她下课大声说话或和别的同学闹着玩,我也会大声喝止,孩子看到我,也就会灰溜溜地回到座位。没想到,自己竟然扼杀了孩子唯一的快乐源泉。
走近了,才知道。有时候自己眼睛见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当我们真正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去了解一个孩子,去体谅孩子的种种所谓“反常”表现。
孩子进入初三,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作为班主任最该做的是什么?
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怀、理解孩子,做孩子心灵的导师。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渴望成长,渴望进步的,教师要成为孩子前进道路上的催化剂,助力孩子的成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