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日記,二十二】
技能訓練這條線的考試模式安排在每週第一次會面時,而其他課時則重點放在社交技能訓練方面。傳統教學模式是呈現出一條線性結構的過程,由教師選材,教師備課,教師授課,教師評估,教師主導一切。學生所處的環境實際是一級套一級的文化領域,最外層是社會文化語境領域,再靠內是校園文化語境領域,再靠內是學生對學業的主觀認知結構,垂直向下是由該結構導致的學業自主能力或稱為學習爬坡能力,繼續向下是由學業自主能力導致的學業表現,再由學業表現導致學術表現能力。而最終社會對於人才的培養水平的判別通常都是對其學術表現力來進行裁定的。最近越來越多的教育研究人員對這一線性結構提出了補充,即社交技巧和學習策略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術表現力,或者說增強了社會文化對人才學術表現力的指導作用。而經過教學實踐,教師們達成了共識,即學習策略和社交技能互為支撐不能單獨起效,然而這二者如何影響具體的學習行為卻極難觀測,不容易觀察調研。翻轉課堂如果只是形式上的翻轉,本質上依舊還是線性模式,沒有增強社會文化語境對人才學術表現的影響。只有在加入了“參與”和“展示”這兩大核心社交技能之後,學習策略才被徹底顛覆,線性教學模式才會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才會激活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自我管理的動機。在這樣的邏輯之下,翻轉課堂不是依賴慕課或微課的簡單轉化,而是以社交為目的,將語料庫建設和互動作為手段,提升參與能力和交流展示能力為教學目標,以話題和思維結構的樹狀信息擴張為操作原型進行的交互模式。課堂授課只是該交互模式的一部分時空資源,提供了教師的參與,即直接的專業指導;課堂之外仍舊是交互時空資源的一部分,大量而類型豐富的信息輸入及學生間的交互合作等活動都在這一部分完成。為區別兩者的功能或體現出教學過程的儀式性,推薦課堂部分營造出正式,公開,開放,友善的展示環境,由學生呈現課後的階段性學業成果,而教師和同學做出評判,既互相學習又互相監督批評。課後給予充足的交流管道方便各色社交需求,在交流中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培養出勤思好問的課堂文化語境和學生的學習策略範式。這才是我認同的翻轉課堂的核心意義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