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佳木秀而繁阴

作者: 孟婆的碗不空 | 来源:发表于2018-01-02 05:09 被阅读485次
孔子杏坛讲学图

说你是佳木想来不会有人反对吧?

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或许有些夸张,但作为一棵佳木,挺秀入云,枝繁叶茂,却的确是因为你本固根深。千百年来你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在人们的心里。

“万世师表”的你身上贴着众多标签,有着众多的美誉。你的思想甚至早已经走出了中国,在世界的哲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但我今天只想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来表达一下我对你的仰慕。从你和你学生的相敬相亲中得到启示,从而坚定我做教师的信心!

平时人们总是慨叹,我的柔情你永远不懂。任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社会,家长,学生,仍多怨词。教师这个行业已成鸡肋,是真的想说爱你不容易了。

那么就打开《论语》,看看孔子吧!

在夫子的身上,我们一定能汲取力量,获得勇气。

一、吾爱吾师

“赐墙及肩人得见,公才盘盘一都会。”这是北宋陈师道的两句诗。在这两句诗里,他引用了一个典故“赐墙及肩”。而这个典故说的就是子贡对他老师孔子的尊崇和敬爱。

《论语·子张篇》中这样记载: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当叔孙武叔在朝堂上别有用心的夸耀子贡比孔子要贤德的时候,就有了子贡这一番精彩的设喻。

倘若拿围墙来打比方,我家的围墙太矮了,仅仅齐肩高,所以你能够看见我家院内的亭台屋宇,觉得修饰得还不错。而我老师孔子呢?他家的围墙却有好几仞,如果找不到门,在墙外你根本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只是能够得其门而入的人本来就不多啊!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的事了吗?

我的好是因为我的围墙矮,你们看得见;而我老师墙高数仞,他的好岂是你们这些不得其门而入的墙外汉所能知道的呢?

子贡就是这样义正辞严地驳斥叔孙武叔,关于自己比老师更贤德的说法。

倘若有人诋毁老师,哪怕是抬高了我,我也不能接受!子贡这样说着,也是这样做的。

在他的眼里自己的老师就是一座神秘园,里面有无穷无尽的宝藏。你不得见,并不是意味着我老师的贫乏,而只能是意味着你的无知!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老师是天上的日月,任何对他的诋毁,无异于狂犬吠日,而日自光明。

老师是头上的湛湛青天,并不是你踩着梯子就可以够得到的!

学生敬爱老师,能够到这种程度的应该没有了吧?

除了这份敬爱,孔门弟子和老师的相亲已经融入血肉,虽非亲情,却胜似亲情。

晚年的孔子,人生境遇无比孤独,自己的人生理想早就枯萎在现实的土壤里,儿子孔鲤已然过世,最钟爱的弟子颜渊也已经离开了自己,最亲近的弟子子路果然像自己担心的那样没得善终,这成了压断他生命之稻的最后一朵雪花。在感觉生命将逝的时候,他就像天下所有的普通老人那样,期待自己离世前,自己的孩子都守在自己身边。

当子贡风尘仆仆地出现在自己面前,拄杖倚闾而望的孔子禁不住抱怨:“赐,汝来何其晚也?”

赐,你怎么可以来得这样晚呢?

轻轻的一句话,在子贡的心里翻起了巨澜。

他跪在老师的身前,握住老师枯瘦的双手,巨大而芬芳的夕阳,把落日的暖暖的余晖投映在师徒二人的身上。他们好像彼此找到了自己的依靠,心灵的归宿。

透过古籍,穿越千年历史,我们都能读得懂孔子轻轻一句话里掩藏的复杂情绪。

好在你回来了,虽然晚。无论怎样,我还是等到你了!孔子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有了子贡在身边,他就什么都可以放心了,甚至包括离开。

我想,子贡一定也落泪了吧?他的泪水肯定濡湿了老师的衣衫。多年师徒成父子,曾经眼里心里的神,现在已经是个需要自己的虚弱的老人,就像一个孩子,就像自己曾经冀图他的指引。父母在,不远游,我怎么可以离他那么遥远呢?好在我赶回来了,他不禁也长吁一口气,好在还没有造成终身的遗憾。

孔子死后,子贡终日守在灵前。

鲁哀公前来吊唁,子贡想起老师曾经的执政理想,想起老师身虽怀璧却“生不能用”的一生,不禁悲痛万分,痛哭嚎啕。

孔子葬后,弟子皆守墓服丧三年,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三年以后,心丧完毕,“相决而去”。唯有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孔鲤虽然不在了,但即使孔鲤健在,怕是也不过如此吧?

他的学生都像爱自己的父亲一样爱他!

二、吾师爱我

为什么我们爱他像爱自己的父亲?

是因为他的道德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是因为他的理想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是因为他的才能吗?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皆为表率?

当然!他的道德文章,他的理想志向,都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们前行,给我们以光明。

但更是因为他也像父亲一样爱着我们!

如果能够穿越,当面请教,我相信他的弟子们一定会这样回答。

千秋之下,翻开《论语》,处处都可以看到孔子对他的弟子们的爱。他像一位父亲那样,为自己的每一个孩子而骄傲。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看看我们家的颜回,哪怕物质生活这样贫乏,也一点也不在意,因为他的心里面种满了水仙花。这水仙花的香气不仅芬芳了他,也芬芳了他身边的人。

孔子这样赞叹,觉得颜回这份淡泊的天性就是缘自自己,这和自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情怀如出一辙。即便是孔鲤也未必能和自己这样心心相映。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看看我们家子路,其人光明磊落,诚意待人,以至人都不好不以诚待他。他践行承诺,从不会有什么事是今天说到而今天没有做到的。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在这则对话里,孔子把子贡比喻成宗庙里祭祀用的贵重的瑚琏,而瑚琏可是用来盛放黍稷的容器。他就是这样来表达对子贡治国才能的肯定。

……

每每读到他这样傲娇的小句子,就觉得他这个时候不像一位父亲,倒更像一位宠溺孙子的老奶奶,在跟别人炫耀自己的乖孙子是怎样可爱懂事。

而在孩子们做错事的时候,他的严父本色才表露无遗。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宰予大白天睡觉,这在勤奋的孔子眼里几乎是不可饶恕的。要知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样怠惰惫懒不成器,让他忍不住冲口而出这样凌厉的话。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其时告朔之礼,从上到下已成敷衍,子贡认为既然如此,礼节用的宰羊干脆也省掉好了。孔子立刻很严肃地批评他,认为此举会因小失大。现在省掉的只是一只羊,可是如果连这象征此节的一只羊也省去的话,只怕告朔之礼就会被人彻底遗忘,从而会慢慢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而对自己最最钟爱的颜回,他甚至也会吹毛求疵,毫不留情地指出颜回的错误就是对自己的完全信服。从教学相长的角度来说,这并不能让自己有所进益。

……

亦严亦慈,宜敬宜亲。这就是父亲一样的孔子!

正是因为这父亲一样的厚爱,所以弟子的离世于他是亲人的离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牗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弟子冉耕,身患恶疾,世人避之,而老师孔子来了,从窗边抓住冉耕的手时,已经明白冉耕命不久矣,不觉心痛。忍不住喃喃自语,“如何这么好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回离世,他忍不住向天哭诉“老天啊!你这是要了我的命啊”!以至身边的人都跟着伤心,觉得一向克制的夫子过于悲痛了!而他索性流着泪告诉每一个人,自己这回就是这样任性了!我不为他痛心我还为谁痛心?他不仅仅是我的弟子颜回,更是我最心爱的孩子颜回啊!

当日闵子骞,子路,冉有,子贡都在他身边侍从的时候,看着这几个孩子“訚訚”“行行”“侃侃”如也,如同芝兰玉树,生于自己阶前。孔子心生喜乐,忍不住和大弟子子路开玩笑“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而这成了孔子最追悔的一句话。

后来子路在卫国内战中,坚守其义,最后被人砍杀,剁成肉酱。当真是一语成谶!

远在鲁国的孔子听说了,倒掉了别人送的肉酱,再也不肯见这样的食物。“覆醢之悲”即来于此。

子路,那可是他最亲近的孩子,如果说年逾古稀之时颜回的死,摘去了他的心肝,让他在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那么子路的过世,就断了他对这个尘世的生望。要知道子路可是他唯一一个可以嬉笑怒骂坦率相对的孩子,只有和子路他才可以彻底的放开自己。

子路死后不久,孔子辞世。

……

把《论语》轻轻合上,我不禁心生向往。

生敬师为父,师爱生若子。这样的师生之谊在喧嚣浮躁的现在,已经不单单是引人艳羡那么简单,它更具有一份指引的意义。

孔子能成为一棵佳木,秀而繁阴。除了他的道德学问万古师表,他对学生的这份热诚的爱,更让他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父亲。

“什么都不是爱的对手,除了爱!”王小波这样说,是的,能征服爱的唯有爱!

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他们,当他们明了老师的这份爱,即使我像孔子痛斥宰予一样说重话,想来他也不会对我拔刀相向吧?

爱之深方责之切,懂了我的心,一切的教育就会水到渠成。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亲爱的孩子们?

就是和你给我的一样,一颗温暖而有爱的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佳木秀而繁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do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