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与美文文学,诗歌,共享。每周500字
这俩人的皇位都给了同母弟,却没能保全子嗣,为何?

这俩人的皇位都给了同母弟,却没能保全子嗣,为何?

作者: 北归燕 | 来源:发表于2017-05-03 16:44 被阅读237次

一般来说,古代皇位传承多是父死子继,即采纳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有效保证皇权的平稳交接;若皇帝无子,才会用兄终弟及辅助。不过,历史上也出现过子嗣建在,君权传弟不传子之事,比方南北朝时北齐帝高演,宋之赵匡胤,他们因或无奈、或被动的缘由使权位落到同母第手里。


1.夺位杀侄,为子求弟,勿学前人

561年,27岁的北齐帝高演神智略有清醒,回想当年策动政变,夺位杀侄的场面,不觉心惊胆战,一面扣头哀求母亲原谅其罪孽,一面宣召弟弟长广王高湛入宫继承大统,并作手书哀求道:“宜将吾妻子置一好处,勿学前人也。”

将死之人,其言也善,其鸣也哀,高演生前和高湛等人策动政变,夺取侄子高殷帝位,先是将其贬为济南王,后怕侄儿复燃,派人秘密将其处死。杀侄后,高演自觉愧对母后、愧对兄长,日夜为噩梦缠绕,不久神志不清,坠马受伤后时常觉幻觉兄长索命为子报仇。再想想他们老高家的皇帝,哪一个是仁义君子,杀人取乐、霸占人妻、兄弟相残不都是他们的拿手戏吗?

而今报应即将落在自己头上,真是又悔又怕,为了能够保全妻儿,高演做了无奈的决定,将皇位传给弟弟,并哀求他:“我的儿子高百年,年幼无罪,希望能称帝后给他们母子妥善安置,千万不要学我,伤害他”

或许高演以为,皇位传弟不传子是可以保全妻儿的,但是他忘了老高家皇室亲情的冷漠,忘记了皇权诱惑和独有欲望,床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自己当年不也是怕侄子抢皇位而将其杀死的吗?何况是,原本就有夺位野心的弟弟,三年后,天象显示北齐有易主征兆,高湛疑心侄子高百年,于是借故宣召百年入宫,趁机用佩刀将其活活打死。

猜想,若高演泉下有知,也会对这个同母弟恨之入骨吧。北齐王朝,几任皇帝将荒淫无道演绎的淋淋尽致,当权者高氏宗族,怕除了帅气的兰陵王高长恭,再难找到人情味之人,侄子不是儿子,为皇权永固杀了又何妨?


2.金匮之盟真假难辨,兄终弟及成事实

宋朝初年,就在历史上留下“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的迷案,千百年来,真假难辨,众说纷纭。

暂且本着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看,《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太祖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说宋太祖赵匡胤遵从母后杜氏的遗命,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匡义,也就是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

太祖皇帝受母命,依据即为传说的“金匮之盟”。《宋史.后妃传》记载了一段以谋臣赵普见证,杜太后与太祖的对话。杜太后认为,其子之所以得天下,全因周主年幼,无人可靠, 所以建议他能吸取教训,百岁后当传位于弟。国赖长君,立经验丰富老道的长君,才是大宋江山、万民之福,并让赵普落笔成文,将其藏于金匮中,宋太祖无奈接受,死后传位给弟弟。

且不论“金匮”一说是否属实,兄死弟及在赵氏哥俩这儿已成了事实。

继位后的太宗皇帝赵匡义的确很能干,发展经济,大搞科举招揽人才,编修史书,后来还灭了北汉,完成了兄长未了的心愿。太宗初期朝堂上,俨然一番太平景象,也对得起他那个“太平兴国”的年号。

实则,当年“兄终弟及”的说法如哽咽在喉,令其坐立不安。若按遵守兄死弟及的约定,那么在其百年后,皇位将落到他的弟弟赵廷美手中,固然初期为掩人耳目,封赵廷美开封府尹,对其另眼看待,然真要传位给他,是太宗不愿看到的。于是借后来的魏王赵廷美“谋反”说,将其踢出权利圈。

太宗即位前夕,嫂嫂宋皇后曾哭着几近于哀求的口吻对他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我们的身家性命,就拜托给你了)当时,身为晋王的赵匡义则哭泣回道:共保富贵,无忧也。事实上,兄长留下的两个儿子,如头顶悬剑让他很没安全感,怎么可能和他们一起共享荣华富贵,保证他们性命无忧呢?好在,哥哥的小儿子赵德芳,享福不深,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了。

大侄子赵德昭身体康健,只能先留着以观后效了。只是不久遇上太宗北伐,军中误以为皇帝出事,一些人商量着让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继位,结果被宋太宗知道后很不高兴。毕竟上先帝长子,传统观念是支持大侄子的,出于忌惮,再看侄子时彷佛都能在其脸上看到“还我皇位”的字样,怎么看都觉得他随时会来抢皇位。所以,开始对赵德昭横挑鼻子竖挑眼,德昭深感自身处境尴尬,且早已是叔父的眼中钉肉中刺,后因一次早朝受到斥责,回家后抑郁不已,便用短匕首自我了结,年仅28岁。

不论是病逝还是自杀,不探究赵廷美是否真有谋反举动,两个侄子相继去世,赵廷美的出局,都称太宗的意-延续直系血脉。当太宗皇帝故意以传位烦恼询问宰相赵普时,赵普这句:“太祖皇帝已经违背了父死子承之法,皇上就不要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啦”,更令他心满意足。

幸好,宋太宗不同高演兄弟那般行事,只是扫除皇权路上的重要绊脚石,没有大开杀戒,才能让南宋时,再度出现宋太祖赵匡胤这一支的血脉。


自启建夏后的“世袭制”,替代尧舜禹的“禅让制”,天下渐成一姓之天下,历代皇朝更迭,皇位传承多遵循商末周初趋于成熟的嫡长子继承制,以避免皇子夺嫡,皇室宫变。兄终弟及只是辅助选择,毕竟兄弟乃旁系血亲,讲求私有制的封建王朝,更没几人愿将皇位如此相传,为了扫除障碍,那些风口浪尖上的宗室成员也就无可避免成为皇权较量下的牺牲品。

相关文章

  • 这俩人的皇位都给了同母弟,却没能保全子嗣,为何?

    一般来说,古代皇位传承多是父死子继,即采纳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有效保证皇权的平稳交接;若皇帝无子,才会用兄终弟及...

  • 过了这家没那店

    二弟的早餐粉店上月关张大吉。夫妻俩人艰苦创业,独自经营了六七年,也积攒了些家底,算是完美。二弟说,开这粉店多年,一...

  • 七的奥秘,不知道你就out了

    中国有个皇帝叫曹丕,他怕三个弟弟跟他争皇位,就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逼四弟曹熊上吊,然后呢就瞄准了三弟曹...

  • 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李泰为什么没能当上太子?

    他的父亲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母亲是母仪贞观的文德皇后长孙氏。太子同母弟,高宗同母兄。 他一生荣宠,享尽万般父爱,受到...

  • 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李泰为什么没当上太子?

    他的父亲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母亲是母仪贞观的文德皇后长孙氏。太子同母弟,高宗同母兄。 他一生荣宠,享尽万般父爱,受到...

  • 《甄嬛传》pk《延禧攻略》

    《甄嬛传》是《延禧攻略》的上部。 所有的宫廷剧其实都是一个套路。皇位的争夺,皇帝子嗣的遭杀害,后宫嫔妃得争宠等。 ...

  • 魏冉

    赧王十年(丙辰,公元前三零五年) 秦宣太后异父弟曰穰侯魏冉,同父弟曰华阳君羋戎;王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魏冉最...

  • 在位仅二十七天的皇帝---昌邑王刘贺

    汉武帝之后,霍光辅佐汉昭帝执政,但汉昭帝不寿,二十三岁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子嗣。 霍光必须和大臣们商议、推选皇位继承...

  • 康叔封卫,州呀乱国

    周武王同母的兄弟共有10人。周武王灭掉商纣王王朝之后,他分封了自己的众多弟弟。当时九弟康叔和十弟冉季载年龄很小,所...

  • 刺杀

    先帝子嗣飘零,皇位空悬,几位皇室血脉已经露出了爪牙。邕王自称与外族交好,甚至将北狄王室带入朝堂,意图和谈。 边境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俩人的皇位都给了同母弟,却没能保全子嗣,为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xl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