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咏怡企业教练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那么热爱教练技术?当然除了因为这个职业助人助己的特质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我青少年时期,我的两名体育老师曾帮助我成长。很早以前我就开始接受教练的恩惠,也正是这两位体育老师发掘了我的潜能并让它得到发展。
好教练发掘潜能
小学四年级时,我家搬到香港当时新发展的葵芳社区,姐姐和我进入该区新建的一所佛教小学学习。我们开始努力适应新的生活,寻找自己的新的定位。在一次体育课上,跟随体育老师的指令,和同班同学一起练习跑步。两节体育课后,体育老师通知我被学校的田径队录取了,姐姐也在录取名单中。从此,我和姐姐就开始奔跑在不同的田径运动场上。我们两人都有田径天赋?我想应该是遗传基因的缘故吧!但如果没有体育老师的发现,我和姐姐是无法得知我们拥有这项天赋的。因为当时妈妈忙于工作,爸爸忙于家庭事务,在香港也没有亲戚好友,也没有人陪我们玩,更别提有人来发现我们的田径天赋了,所以我十分感谢我的体育老师,因为她的赏识,我很快适应了新学校的生活,融入到新社群中,专注于学习,同时使我在文化学习方面的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小时候的我(左)和姐姐(右)小学毕业后,我和姐姐升入了同一所中学,依然是校田径队的成员。我们的中学也是区內新建佛教学校,这里的校长和老师是一群很有使命感又出身名校的年轻人,他们为人十分开明,经常把新的教育理念及活动引入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其中负责教女生体育课的老师姓朱,是一位毕业于师范学校体育专业的年轻老师。她培养校田径队十分认真,在10月到11月的运动会旺季,她要求队员每周有两天在课后锻炼两小时,绝不允许松懈,并为我们总结每场比赛优劣,分析如何为下一场比赛备战。我非常欣赏她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对我们的高要求,她经常带我们参加同区其他中学校际或者联校田径比赛,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比赛机会,让我们积累了经验。
当时学校田径队员个个都很有拼劲儿,因为这个队是由几个想出人头地的穷孩子组成,我们主要代表学校参加其他学校𨘋请的四乘一百米的接力赛,我跑第一棒,其他队友当第二或第三棒,姐姐当第三或第四棒,我们经常配合得天衣无缝,每次比赛都能为学校赢取奖牌。当时朱老师也有意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她知道我和姐姐都是有爆发力的,所以需要冲刺的第一棒和第四棒由我俩完成,另外两个队友擅长配合,发挥稳定,所以放在第二棒和第三棒。当然,有时我状态不是很好时,教练也会调我去跑第二棒,我们都乐于接受她的调遣,学习服从目标下的安排。因为我们不仅仅在乎参与,我们更在意输赢!
在朱老师的用心带领以及同伴们的好胜,我们每次“出战”都会拿到奖牌,无论是金、银、铜,必取一枚。所以每次赛后一周都有机会走上学校周会的舞台,和校长握手,从她手中接过一周前的比赛奖牌,这是一个十分光荣的时刻,我也为自己能在香港不同的田径场上奔跑而感到十分自豪。这些经历让我打开视野,建立了自信,得到了肯定,同时给予我荣誉感。
我部分比赛获得的奖牌当年,除了田径,朱老师还经常让我们体验新的运动方式,她教我们曲棍球、壁球、弹床、体操、攀岩、网球等,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跨界学习”。她不断学习,不断教我们新东西,不断让我们保持对运动的新鲜感,不断拓展我们的视野,同时让我们这班田径运动员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去锻炼身体,伸展我们的肌肉。
正是由于她严谨的态度和创造性的引导,使我从乡村中学升到香港大学时依然没有落后或有自卑感,并且在大学里继续发挥我的运动天赋。
好教练启迪心灵
十年前,我和当年的一班队友去探望朱老师时,她带给我很大的冲击。她比我们大15岁,已达退休年龄,在去的路上我们还猜测她应该准备安享晚年了吧。但看到她本人后,发现她仅在额头上多了一些皱纹,其他没有很大变化,精力仍然充沛。当时我已有十多年没见过朱老师,我们在回忆过去时,她兴奋说要给我们看一张值得高兴的照片,我心想应是她孩子大学毕业照片吧!可是她从房间拿出一张她研究生毕业照片,孩子及丈夫站在她的身旁。她说现在学校对老师要求高了,要有研究生学历才能保持任教资格,所以她不敢偷懒,她还想多教几年书。她还告诉我们,她现在在“耆英”游泳队,每周练习,参加比赛,并邀请我们一起参加。此时我心中顿生钦佩!她的行为惊醒了我,击退了我当时自我满足、偷懒的想法,强化了我持续学习的信念。
因此,我总结了体育教练最重要的职责:
1. 洞察潜能,通过激励,使其发挥出最佳水平
2. 设定目标,支持运动员达成目标
3. 调兵遣將,支持团队有效完成目标
4. 培养运动员成为一个团队里的成功队员
好教练身体力行
在1995年,体会及认知教练技术可以运用于管理人才的发展上,我隐约地感觉到这是我运动员生涯的另一种延续方式,把体育教练的四个职责放在管理企业团队上,开发及发展企业人才的潜能及表现。在过去约20年的学习与实践中,我发现自己少年时期的运动员生涯、体育老师的启蒙言传身教帮助我初步形成了今天的专业教练风格及理念:
1. 痛并快乐,在挫折中成长
在训练初期,会时不时地摔跤,膝盖会经常被跌伤,留下了无数的伤痕。学习弹床时,手肘被磨伤了,弹床上布满了我们的血迹,但教练和队友却从没有放弃我。每次倒下时,虽然痛,但都能积极地面对,爬起再来!
2. 保持好奇心,跨界学习
感谢朱老师的引领,让我学会不要满足于田径上的光环而不去接触其他运动项目。我从1995年开始学习教练技术,2001年学习形象设计,赴日本学习色彩学,2003年学习辅导学,今年我去意大利参观建筑展览,还计划学习剧场表演。
3. 持续学习,终身学习
朱老师退休前仍在读书,还参加游泳队。她是我学习的典范,她的坚持不断地学习,在过去十年里,经常鞭策着我,促使我想要和她一样,活到老,学到老。
4. 言教不如身教
朱老师和我母亲一样都深深地影响着我,我欣赏她言行一致的教学风格。她专注于体育教学工作,从未踏入教师群的八卦是非圈,从不说三道四,只是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学员的成长,用行动去感染他人。过往一些人和我谈及教练行业的八卦新闻,我都蒙然不知,因为我学习朱老师的专注力。
5. 认识团队的力量
赢得四乘一百的接力赛,让我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每个人都发挥优势,避免弱势。我姐姐比我更有承担力,小时候我胆子小,会在她保护下成长,所以教练抓住了我们心理的特点,让她跑第四棒,如果当时让我跑第四棒的话,有可能会受心理因素的干扰,令整个团队功亏一篑。朱老师眼光独到,知人善用,把我们紧紧凝聚起来,互相包容,没有因为是女生而勾心斗角,互相猜忌。少年时已意识个人力量有限,团队力量无穷。因此,在和他人创业12年,没有因个人喜好而离开,从开业至结束,有始有终,对团队负责任。现在,我原创的团队加减法以团队作基础,强调团队远大于个人力量也正是缘于那时的启示。
小学体育老师发现我的短跑潜能,中学体育老师开发我的运动潜能,培养我对运动的兴趣及爱好。现在,随着年龄与心态的变化,从爆炸力、竞争性的短跑转向以缓慢式、自我平衡的游泳、练瑜伽方式去锻炼身体,用目标及行动去丰富每一天的生活。我想说:遇上好的教练,可以受用一生。感谢我的教练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