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古以来的人道主义价值究竟是什么,这在西方文学经典著作与经典人物中屡见不鲜。这其中虽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哈姆雷特对于人性的礼赞,在今天看来未免显得宽泛,也尽管欧洲启蒙时代的浮士德用心灵与魔鬼打赌,这样的对于理性乐土的追寻,到如今也显得某种程度的偏激。但是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点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而且这样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风尘仆仆的唐吉诃德身上得到进一步延续,尤其在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身上得到永恒。毫无疑问,西西弗斯作为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受难者,他以其那种地狱般的苦役与无效付出,一方面充当了人类被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所证服的伟大例证,可是另一方面他的地狱般的无法解脱的苦役生活一一这种超人力量进行的反证服,恰恰显示了人性伟大与崇高。而且对于西西弗斯来说,其中的过程就是他的人生目的,而他的渺渺的时间与茫茫的空间不过是他实现这样目的的舞台。所以西西弗斯这样的自己惩罚自己,这样的通过对自己的惩罚,显然超越了诸神替他安排的命运,成了自己选择的主人,并由此而使一个原来荒缪的不断的爬山,又不断的被推下山的惩罚,被赋予了真正的人生价值与意义。而与此不同的是,唐吉诃德行为方式那种扮演古代骑士的令人啼笑皆非的举止,似乎很难与西西弗斯那种悲壮形象同日而语。可是他们之间的反差仅仅是表面上的不同。这样的不同不仅仅是说唐吉诃德骑士与西西弗斯一样,内心深处有一颗痛苦而高贵的灵魂,也不是指他们俩人的行动中都存在着一种被称之为荒缪的否定,而是这两个人的形象都在形而上学意义上确立了一条人之所以是人的起码准则。而且人活着其实是为了证服荒缪而存在,而不是为了被荒缪所征服。所谓的人生价值恰恰存在于这种征服与反征服的永恒较量中。所以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说人类的文明就是在不断的挑战与应战中,从原来的人类当初24种文明中淘汰了大部分,到如今只剩下包括中国文明在内的现存的七种文明,即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等文明。而这样的征服与反征服正是人类人道主义的核心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