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照光将要去祁连山腹地的消息告知汉子们,瞬间点燃了这些岐山汉子的怒气,纷纷骂骂咧咧起来,甚至指责杨照光为虎作伥,坑自己亲人!那里还顾得上杨照光还是他们长辈呢!杨照光被围在其中,百般辩解,也难压众人怒火,甚是尴尬,本来就是多汗体质,即使还是春寒料峭之时,这么被人围着七嘴八舌,身上微汗不止,寒风吹过,潮冷冰刺。众人之中只有养元和养森平静如昔,还在设法安慰其他人。
对于养元、养森来说,自从离开故乡山东,早已习惯了浮萍一般的生活。尤其养元跟着文业西行的阅历,让养元暗中模仿习得了文业那般荣辱不惊的处事品格。
渐渐地,随着杨照光和养元兄弟俩的解释,岐山汉子们情绪发泄完后,也逐个接受了现实,觉得养元兄弟俩人说的有几分道理。
此去如若成功,兵营多少会得到些煤炭补充,肯定好过在兵营冻死啊!还可帮助整个兵营将士安然度过春寒,有功在身,应该有利于长久立足此地。如若不行,那个地方肯定不止那人一家煤窑出煤,众人协力,没准就在附近可以发现新的煤窑来交差。
达成共识后,岐山汉子们倒也行事痛快麻利。很快就拾掇停当,带上干粮、可以防身的棍棒以及一些必要的背煤工具就出了营房,在杨照光的带领下,向祁连山腹地挺进。
众人一路问询,耗时大半天,找到祁连山的一个大山口进去,顺着低洼的山谷纵深前行,不到两里路,又发现山谷两侧又各有数道山岔口,通过山岔口分别向内看去,皆是高底宽窄各异的沟壑。
就在迷惑煤窑到底藏身于哪个沟壑之时,眼尖的小伙子发现山谷中不远处的一个山岔口上有人正赶着一群绵羊在谷中一侧平缓的干草甸上放牧。
幸好杨照光多年扎根高台,还算懂得些当地语言,俩人比比划划半天,其他人好像听天书一般,听着甚是热闹。
牧民明白杨照光等人在寻找煤窑后,非常热情,亲自带路,原来他正好也住在煤窑所在的沟壑里,多少年了,就那么几户人家,突然来这么多人,好客的牧民有些兴奋呢!
汉子们跟着牧民从其中一个仅有俩人宽的山岔口进去,没走多远,就发现前方的沟壑谷底时而宽阔,时而狭窄,两侧的山坡地势也随着变化,有的陡峭,有的平缓。沿着谷底向沟壑内部前行大约一里多路,便看到两侧山坡上陆续有泥土房子出现,这些泥土房子要么各在沟壑的两侧,相互对望着,要么在同侧隔着几十米,很少见到两户人家挨着。
进展缓慢,蜗牛速度,哈哈,自己挖的坑,自己填。明日见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