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039702/4495433439059926.jpg)
生活中,我们对周围人们的愤怒和不满通常来自听到不中听的话。同样的话,说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说给相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结果。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
1、认为自己犯了错,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2、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理解,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中信任和接纳。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注意下面例句表达失望的方式有何不同。
例1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跟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上面的例子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可能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使用下列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2)指责他人。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 “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2)“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恰当的语言能让沟通更加顺畅和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