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20)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20)

作者: 朴实李 | 来源:发表于2022-01-02 20:22 被阅读0次

皮亚杰理论的另一个中心议题,也遭遇了困境。他论证说,自己所揭示的各种运算能力,可以应用于任何形式的内容。在这方面,他与那些“横向能力”的支持者类似,相信如知觉或记忆这类在任何过程中都发挥作用的能力。然而实际上,皮亚杰所说的各种运算能力,都是以极为分散的形式出现的。这些能力只对某些素材或内容有效,而在碰到其他素材时便无法应用(或不能恰当地应用)了。举例来说,一个遇到某种素材便表现出守恒运算能力的儿童,在遇到另一些素材时,就没有了这种能力。皮亚杰知道运算能力不会瞬间形成,他甚至还提出了一个“附加因素”,称为滞差;这个因素使相同的潜在的运算能力,在不同时间面对不同素材时出现。然而所发生的情况却是,这个附加因素实际上成为研究认知发展的规则了。与其说是一系列能力在大约相同的时刻融合起来(像皮亚杰所希望的那样),不如说是那些理论上相互联系的能力,最后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出现。

相关文章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20)

    皮亚杰理论的另一个中心议题,也遭遇了困境。他论证说,自己所揭示的各种运算能力,可以应用于任何形式的内容。在这方面,...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36)

    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哈佛“零点项目”的工作中,试图揭示每个特殊符号系统内部的细微发展结构。我们力图确定,某些共同的发展...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22)

    信息处理的方法 如果说智力测验在40年前十分流行,那么到了20年前,风行一时的就是皮亚杰的理论了。后来一种新的研究...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26)

    最后,还有一种更重要的反对意见。我们现在似乎还没有一种途径和方式,能够用来判定在信息处理心理学领域内争论问题的是非...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28)

    哲学家们在20世纪的很长时间里,都表现出了对人类符号能力的特殊兴趣。按照恩斯特·卡西尔、苏珊·朗格和阿尔弗莱德·诺...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32)

    在集中考虑了对领域的掌握之后,就产生了一些假设。有一种看法认为,在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一系列的步骤或阶段,即从初学者...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24)

    这样,信息处理心理学就代表了沿着特定的——但我认为并非全部的——路线而进展。例如,信息处理心理学与皮亚杰的范例相反...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29)

    在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可观察到同样的倾向。我们也目睹了从外在的行为向人类心理活动和心理产物的转移,特别是向人类...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34)

    对超常儿童进行的研究,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通向智能发展新途径的某些主要特征。首先,超常儿童的存在,提出了皮亚杰理论未...

  • 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35)

    毫不奇怪,上面提到的在传统的符号系统中从事研究的人们,都有各自不同的重点。例如,在以色列工作的教育心理学家所罗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章 早期的智能观(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ct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