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七岁的父亲跟着全家人,一起去讨饭。村里结伴外出讨饭的人群里,有一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十一岁的半大孩子,为了叙述方便,就暂且叫他阿毛吧。
人们总是毫无理由的对黄河有无尽的崇敬无尽的膜拜。乡亲们一路乞讨,一路向东,一路奔黄河而去。父亲描述的时候,目光中,充满了向往与深情:“河滩上种满了粮食,有玉米还有大豆”。我们的父辈,他们对粮食的情感之深,毫不逊色于对生命的热爱!
那个十一岁的孩子,拿着打狗棍,提着破旧的竹篮子,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光着脚,行走在冰天雪地。嚼着树皮,挖着草根,跟羊夺过草,跟狗争过食。到达陈营一带,连饿带冻的他终于撑不住了,昏倒在冻裂的土地上。
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了。原来,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妻把他背到了破烂的家。据阿毛回忆:“他们第一天只让我喝水,第二天只让我喝面汤玉米汤,一直到一个月后,才允许我放开肚皮吃个够,怕饿极了会把我撑坏”,“在陈营,渡过了我有记忆以来最幸福的时光”。可是,不幸与幸福一样,都来得如此促不及防。“没过多久,在一次大清扫中,我才刚刚喊了几个月的爹娘就去世了,当我被当做烈士遗孤要送往延安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党员。”
一群孩子,不停的走啊走啊,有时候坐马车,有时候步行,在去往延安的路上,经历过什么,阿毛都不大记得清楚了,记忆一片模糊,毕竟,它只是生命中的一个快镜头而已。
总之,阿毛没能到达延安就参了军,做了一名小战士。第一次面对战斗的时候,阿毛用他瘦小的身躯撞倒了营长,正好不远处一枚炮弹暴炸,事后,大家伙都逗他:“愣头青小英雄”。
后来,他经历了多少次战斗,自己也记不清楚了。
后来,抗日战争结束了。
再后来,新中国成立了!
再后来,阿毛转业到了地方。
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岁月里,阿毛去接受“再教育”,真的是阴差阳错,人生如戏!“一切都那么熟悉,房子,树木,还有村东头那个大水坑”!特殊的时代,特殊的身份,他不敢也不想说破,“怕对乡亲们不利呀”,他絮絮而谈,感慨万千。
可是,我的父亲,他一眼就认出了阿毛,可是他一句话也没说,只做了个小时候常做的掰手腕的动作,阿毛哽了哽,一切便尽在不言中!其实,认出阿毛的又何止我父亲一人?可是,一个落难的游子,谁又能认识你呢?怕惹祸上身哪!
父亲在他的茅草屋旁边,又搭了个草棚,时不时给阿毛找来报纸书籍,更是时常促膝而谈。有些人就警告父亲:离阿毛远一点。我的父亲,他耍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横:“我十八代贫农,来吧,我不怕。”
又过了许多年,阿毛带着一家人“衣锦还乡”,一村子里的人都去迎接!阿毛客客气气的跟每个人握手,阿毛送给每个孩子大白兔奶糖,然后,他径直走向井台边乘凉的我的父亲,一句话也不说,只做了个掰手腕的动作,阿毛笑了,我父亲也笑了!可我分明看见他们湿润的眼角满是沧桑!
再后来,阿毛去陈营,以儿子的身份,为两位恩人立了座墓碑!再后来,阿毛渐已白发苍苍,故乡也就成了梦中的模样!
再后来,阿毛的儿子们每年都会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探望我的父亲,听父亲讲讲“掰手腕”的故事。
真的,善良是我们留给这世界最好的礼物!有时候,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小善念,就会温暖整个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