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与书有约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读书
【读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赢家最后怎么样了│《优秀的绵羊》威

【读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赢家最后怎么样了│《优秀的绵羊》威

作者: 大道皮皮 | 来源:发表于2018-03-08 17:07 被阅读66次
    我们今天对孩子所做的一切,以后都会回到我们自己身上。
                        ——威廉·德雷谢维奇

    一、 抑郁的精英

    那些“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最后赢家, 只不过是“一群在终生竞争的集中营里茫然的生还者”。

    2018年2月,36岁的英国留学博士阎思宏在伦敦公寓内身亡,疑为自杀;

    2017年底,留美博士唐晓琳身亡,失联前,她曾透露过压力巨大,欲从金门大桥投河的念头;

    2017年2月,20岁的留美大学生刘薇薇, 在母亲刚来探望好她回国后于寝室内自杀身亡;

    ……

    压垮这些精英的最后一根稻草,无非是项目完不成、论文发不了、工作找不到,以及跟更优秀的同学比较所产生的巨大心理落差……

    更早更典型的例子,是2012年,有“MIT才女”之称的28岁美女精英郭衡在剑桥市的公寓上吊死亡。她生前在博客中透露了与其他美国上层阶级女孩比较的心理落差在于:其他美国上层阶级的女孩子,都要比她成熟、老练,而且许多人不仅学习好,还是校际甚至国家级别运动健将或者艺术家...…

    中国孩子很可怜,比完智商比情商,比完成绩比谁更多元……永远有比自己优秀的存在,所以永远不得解脱,越比较越证明了内在缺乏自我价值感,无法感知自己内在的价值,需要从外在寻找“证据”——成绩、兴趣、简历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为此,他们牺牲了健康、友情、爱情、个人兴趣等等,而这些牺牲又恰恰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灵魂的基石。

    被学习和成绩挤占了内心和灵魂的学生,很有可能在进入社会以后脆弱地不堪一击,过早凋零。而那些貌似顽强挺过来的精英们又怎么样呢?

    哈佛大学招生办主任威廉·费茨蒙斯说:

    “就算是那些曾经赢得无数奖项的最成功的学生,他们也会在某个时刻停住脚步思考这一切是否值得。在他们三四十岁的时候,他们是社会公认的有成就的医生、律师、学者和商人,但他们往往让人感到,他们不过是一群在终生竞争的集中营里茫然的生还者”。

    一路追随精英教育的孩子,貌似优秀自信,却不断遭到满足父母和社会预期的绑架,必须自我压迫式地追求“高效”成功以保护自己优秀的“人设”,而他们在不断的成功和喧嚣的掌声中从来没有机会放慢脚步,追问自己人生的目的,而在父母精心设定的成功道路上,他们内心的热爱也从来没有机会被释放,自我也从未得到真正的认识和开发。即使他们成功地在不断升级的学业事业竞争中生还,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中年危机最深重的也正是这一群体。

    二、 抑郁的精英,谁之责?

    《优秀的绵羊》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无非是两方面:家庭,即父母的教育和学校,即教育体制。

    1.在家庭教育方面,作者批判了两种父母:

    1)“直升机式父母”,即“攥起拳头给孩子施压”,严格监督批评、苛刻自律的高压式父母,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严格的、有秩序的、受监督的过程。他们似乎关心孩子的方方面面,其实只不过是为了控制孩子,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这类父母“好像无处不在,但同时又无一处所在。”

    2)“溺爱式父母”,即总是盲目夸赞自己的孩子,无原则地鼓励孩子追寻自己的热爱和梦想。这类家长的口头禅是“你真棒!”“你一定可以的!”或者“你可以做得更好”“尽力了就好”,但是赞美代替不了温暖,这种亲子关系实际是对孩子另一种形式的操控,因为孩子在父母赞美鼓励的高期待中被绑架,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虽然两种育儿方式看上去矛盾,但实质上都是对孩子价值观的一种操控。所以,追求卓越的孩子在家庭中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们往往需要外界不断的“肯定”或是“赞美”,才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自己才能心安。

    2. 教育体制方面,作者批判了哈耶鲁之类的名校所产生的弊端,即:

    1)特权化:名校堡垒越来越搞,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录取天平倾向于上层社会,教育不平等现象加剧;

    2) 伪多样性:表面倡导多元化,但由于价值观单一,其培养的精英越来越同质化。

    三、 关于教育的反思

    1)家庭方面,作者给出的建议是:“父母在升学游戏中力图平衡所作出的努力,与大学生在顺从大环境的游戏规则和鼓起勇气探索自己的路之间的挣扎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根源都是这个系统自己已经失去了理智。不管眼前的河流有多湍急,我们都可以选择不再随波逐流,反对举手投降。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活出自我,我们必须以自己真实的方式培养他们。”

    这些建议听上去很美好,但是大多数家长自己如果都没有真实的自我,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很难做到不被社会牵着鼻子走。少数父母那怕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但更少的人愿意拿孩子的前途冒险。大多数父母其实并不敢奢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头狮子或猎豹,于是在优秀的绵羊和不优秀的绵羊之间,父母只好理所当然地选择优秀的绵羊。

    2)学校方面,作者指出,大学承担的首要责任是教给学生如何思考。

    真正的教育,即博雅教育,首要责任是教会人类把自己从以讹传讹所形成的常识中介就出来,先要认清它,其次质疑它,最后从新的角度思考它,而不是被“常识”这匹蒙着眼睛的野马拉着跑。

    博雅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人学会质疑,彻底推翻自己以前建立的认知。必须思考:

    1. 什么是优质的生活?

    2. 我该如何拥有那样的生活?

    我们不仅要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还首先要明白自己已经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管其他人怎么评论,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新的理想和新的追求,从而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赢家最后怎么样了│《优秀的绵羊》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vy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