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九年(前605年),楚庄王平定了若敖氏的叛乱。至此,楚庄王完全铲除了楚国内部的反对势力,完全掌握了楚国。
为了庆祝这次胜利,楚庄王大宴群臣,让自己的宠姬嫔妃都出席助兴。席间轻歌曼舞,觥杯交错,宴会从下午一直到黄昏仍没有尽兴。楚庄王便命人点燃蜡烛,继续宴会,还特别叫自己最宠爱的美人许姬轮流向各位武将敬酒。

许姬正在敬酒之时,忽然一阵风吹来,将席上的蜡烛吹灭了,趁此混乱之时,一位武将混水摸鱼,去牵了一下许姬的手,许姬当然不干,拉扯中,许姬挣脱衣袖逃走,并顺手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然后匆忙跑到楚庄王的身边。
“我刚才被人非礼了,不过,幸好我将他帽子上的缨带给扯下来了,大王可以点燃蜡烛,找出这个人,好好惩罚他,替我出这口气。”许姬娇滴滴的在楚庄王耳边说道。楚庄王听罢,立刻大声说:“寡人今天设宴,就是要与诸位把酒言欢,现在风一刮,诸位喝酒都被帽子上的缨带所阻碍,大家可以将缨带都去掉,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一听到楚庄王这么说,大家都将帽子上的缨带取下,然后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宴席结束之后,楚庄王回宫,许姬有些不高兴,埋怨楚庄王没有替他出气。楚庄王一把把许姬抱在怀里,劝她说:“这次君臣宴饮,目的就是要拉进君臣关系,况且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追究责任,加以责罚,那么这个宴会就一定会不欢而散了,如此,君臣关系不但没有拉进,反而更加疏远了啊!”

几年之后,楚庄王讨伐郑国,一位战将主动请战,率领部下为楚军开路,所到之处,拼死力战,大败敌军,直至杀到郑国都城之前。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这位战将当下表示不要封赏,并坦然承认自己就是当年宴会上的无礼之人,今天为国力战就是报答楚庄王当天晚上的不追究之恩。
这件事也被传到中原诸侯的耳朵里,中原诸侯都感到诧异:楚国这样的蛮夷之国难道也懂得德行了吗?
楚庄王十三年,楚庄王任命孙叔敖为令尹。后人对孙叔敖的评价极高,称他为一代贤相。关于他的生平,我们后面会讲到,这里不再赘述。在楚庄王和孙叔敖的努力下,楚国文昌武盛,国力一步步上升。楚庄王知道,此时的楚国,可以北上中原,争当霸主了!
楚庄王十六年(前598年),楚庄王借口陈国大夫夏徽舒叛乱,起兵讨伐陈国,攻破陈国国都,杀死夏徽舒。攻占陈国后,楚庄王想把陈国据为己有,便把陈国改为楚国的一个县。楚国群臣为此都来祝贺楚庄王。

当时申叔时正在出使齐国,等他回到楚国后,只向楚庄王汇报完出使的工作后,就退出去了。楚庄王感到奇怪,派人去把申叔时叫回来,问他说:“夏徽舒无道,杀死了他的国君。我率领诸侯去讨伐并杀了他,诸侯、大臣们都向我祝贺,你为什么不向我祝贺呢?”
申叔时听完庄王的话,深深鞠了一躬,抬起头,看着楚庄王,问道:“下臣可以诉说理由吗?”楚庄王挺直了身子,回答说:“当然可以。”申叔时也挺直了身子:“夏徽舒杀死他的国君,他的罪恶是非常大的,讨伐并杀死他,这是君王应该做的事。我听说有一句俗语是这么说的:‘牵牛的人径直走到别人家的田地里,田地的主人因此就夺走了牛’。牵牛者径直走进别人家的田的确不对,可是田地的主人却因此夺走了人家的牛,不是更过分吗?况且大王是因为陈国内乱才率领诸侯攻打它,是打着正义的旗号攻打陈国,但现在却因为贪图陈国的土地而将其占据。以后大王准备如何号令天下呢?
楚庄王听从了申叔时的建议,找到流亡他国的陈国公子,立他为陈国国君,恢复了陈国。

第二年,也就是楚庄王十七年春季,楚庄王率军包围了郑国,郑国的国力自然无法与楚国相抗。在包围了郑国都城三个月后,楚国攻进了郑国都城。郑伯袒露上身,手牵着羊来迎接楚庄王。
郑伯这种打扮,并不是简简单单行为艺术,而是深思熟虑的投降仪式。当年武王伐纣,进入商的都城时,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就是这身打扮向武王投降,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还成为了宋国的国君。
由此可见,郑伯的这种投降方式,也在间接向楚庄王传达一个信息:郑国愿意臣服于楚国,但希望楚国不要灭掉郑国,郑国希望保有国家,并愿意成为楚国的附属国。
郑伯跪在楚庄王面前,恭敬的说:“我不能被上天庇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生气,所以来到我国,这完全是我的过错啊。我哪里敢不唯命是从呢?您把我流放到南海,或者把我当做奴隶赐给其他诸侯,我全都听从您的安排。如果您没有忘记周厉王、周宣王、郑桓公、郑武公,不断绝我们国家的祭祀,让我改过自新侍奉您,当然,这也是我的愿望,但我不敢有这样的奢望。在此斗胆向您表白一下我的肺腑之言。”
楚国大臣都说:“大王,不要答应他。”楚庄王是个明白人,自然明白郑伯坦露上身,手牵绵羊投降的含义。当年,周武王赦免了微子启。现在,郑伯也是这样请降,如果吞并了郑国,自然会被留下“不遵周礼”的骂名。楚庄王知道,要想称霸,不仅要靠国力,而且还得要遵从周礼。

面对大臣都劝谏,他一本正经的说:“郑国国君如此谦卑,怎么能灭掉他呢?”于是亲自拿着军旗,指挥军队后退三十里,并与郑国讲和。
重立陈国,盟好郑国。通过这两件事,中原诸侯发现,原来的那个蛮夷之国不见了,楚国也开始尊崇周礼,注重信义了。在拿掉“蛮夷之国”的帽子后,楚庄王的霸业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接下来,离登上霸主之位,只缺一个仪式了,而这个仪式即将由楚晋两国共同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