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业@产品
「马化腾的七种武器 4」用户驱动战略

「马化腾的七种武器 4」用户驱动战略

作者: 戊辰壬辰 | 来源:发表于2018-01-29 11:05 被阅读128次

    早在2004年,马化腾就提出互联网公司具有三种驱动力,分别是:技术驱动,应用驱动、用户和服务驱动,腾讯将着力于第三种能力的培养。

    马化腾为何如此看重第三种能力的培养,在我看来:

    一方面,是因为,在与竞争对手多次的交锋中,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摆在他的面前:技术也好、应用也罢,都是容易被复制和赶超的,而想在用户和服务上复制和超越却很难,因为它涉及了太多人性的因素在其中。

    另一方面,腾讯本身就手握巨量的用户资源,这些是竞争对手无法赶超的。互联网公司最大的资产就是用户,如何盘活这些资产,让这些流量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最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服务上为他们创造需求。

    创造需求,需要解开一个谜团,这个谜团是人类学、心理学、科技、设计、经济学、基础设施以及其他众多因素综合而成的奇特组合。

    管理大师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在《需求》这本书中,给出这样一个公式:

    魔力产品=产品功能 X 情感诉求

    这个公式中,产品功能,指的是“好用、价格实惠、方便省事、减少麻烦”;而情感诉求呢?指的是“喜悦、温暖、无拘无束、受人尊重”。

    如果把“产品功能”看作是理性的、可量化的“左脑需求”,把“情感诉求”看作感性的、冲动的“右脑需求”。技术和应用顶多能满足“左脑需求”,而“右脑需求”则需通过洞察人心才能深刻感知到。

    在腾讯发展的历史上,推出过众多满足用户情感诉求的“魔力产品”,并因此开创了一片全新的市场。以“QQ秀”为主打的一系列产品,就是其中的典型。

    魔力产品背后的秘密

    一个人在虚拟世界里对自我身份的认定,也许正是现实生活的倒影。

    我上大学那会儿,一个十平米左右的屋子里放了四张上下铺的铁床,住着8个人。大一的时候还挺热闹,经常能凑齐两桌扑克牌。但到了大二,有几位同学就时常夜不归宿。

    一开始我和其他人一样,以为他们是躲在哪个角落默默用功。后来才得知是在网吧“包夜”——练级,打装备。

    每次这几位同学的家里来电话,在寝室留守的的同学都要想好一套说辞,帮他们圆谎。后来,索性大家统一口风,就说谈恋爱去了。这种欺上瞒下的生活,一直延续到我们大四毕业。

    当时我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沉迷于虚拟世界不可自拔,为什么获得一件虚拟的的道具在他们眼里是无上荣耀的事,为什么会有素昧谋面的姑娘因为和你组队玩了个游戏,就千里迢迢赶来和你见面。

    今天,看完这本书,透过“QQ秀”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我终于有机会了解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

    我们这一代80后,上大学的年纪正好撞上中国互联网开始风靡,又赶巧成为了QQ的早期用户。在我记忆中,从小就被父辈们冠以养尊处优的一代,但同时,又是被寄予厚望的一代,因此,在家庭中被严厉管制。

    离家上大学,可以说是我们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离开父母的庇护的我们,就是一群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身份,在社会组织里被忽视和边缘化,却又极度渴望得到认可,渴望确认自我,渴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族群。因此,我们时常陷入焦虑。

    虚拟社区的出现,如同一个突然出现的新世界,让压抑已久的我们可以戴上面具,实现一次不需要节制的狂欢。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遥不可及的目标,在虚拟世界中却可以轻易实现。

    从QQ商城里购买虚拟道具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次自我性格及身份确认的过程。一些平时程默寡言的人,可以借助虚拟世界里的服饰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狂放不羁的浪子。而这,正是他们迫切的情感诉求。

    腾讯,恰恰发现了这种需求,并以虚拟社区的形式,为那些尚未找到自我的年轻人,划开了一道情感寄托的缝,让他们钻进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这才是腾讯以用户和服务为驱动力的商业模式的本质。

    结语

    即便后来,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即时通信工具,对QQ展开围剿,但腾讯并没有给他们翻身的机会。最大的原因即在于,所有竞争对手都想从技术层面赶超,而没有一家在情感上对用户进行诱惑。

    当人们在一个世界(无论是现实的或是虚拟的)里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定后,“迁徙”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化腾的七种武器 4」用户驱动战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fx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