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感悟ABC》中国传统文化首页投稿
王阳明:当人生难以做出选择时,“良知”二字会带给你答案

王阳明:当人生难以做出选择时,“良知”二字会带给你答案

作者: 07f8199ed7d2 | 来源:发表于2020-04-09 23:27 被阅读0次

人生无处不在做出选择,求学时择校、踏入社会后择业、要成家时择偶,贯穿一生的也有一个重要的择友;即便是平日,也要做出诸如今天吃什么、买哪件衣服、一件事情该赞同还是该反对等等的选择。

可以说,正是这无数的选择,构成了我们纷然的人生,不同的选择,又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选择”是很重要的,尤其在面对牵涉自身重大利益或面对自己挚爱之物的时候,选错了,可能会令自己终生懊悔而无可补救。

也正因为此,每当面临人生重大关口选择时,我们不少时候犹疑害怕了,不知该怎样选,选错了怕会让自己追悔莫及。这种担心、害怕、犹疑不决,通常会造成无比的苦恼,而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其实往往更难做出合理的选择。

《论语》中有一段话刚好谈到了这个问题: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适”,就是对某件事物持肯定的态度;“莫”,就是对某件事物持否定态度;“比”,也就是判断的依据、做出判断。

“君子”对于天下间万事万物是没有固定态度的,既不完全肯定,也不完全否定,而是根据这件事物当时的具体状况来做出具体分析,最终促使他做出判断的,是依据一个“义”字。

在儒家看来,选择并没有那么难,不论是人生中的大事还是小事。小事很多时候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费太多心思去考虑怎样选,那是在浪费脑细胞,比如晚饭炒什么菜,炒什么菜都不影响“吃饱”这个结果,所以不用太纠结。

而大事,有“义”这个标准作为一个衡量,那么就有了准绳,选择起来也就没那么难了。简单说就是,合于义的则取、则为,不合于义的,则舍、则不为,就这么简单。

那么“义”是什么呢?在古汉语语境特别是在春秋战国以前的时代里,它更多的是一种“合适”、“合宜”、“恰到好处”的含义,上面论语中那句话就是这种含义。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判断一件事物当为还是不当为、当取还是当舍,它的标准就是‘合不合时宜’、‘是不是合适’"。

不过是否合宜、是否合适说起来还是有些模糊了,因为有时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合宜、是否合适,不知道是否合于义,甚至不少时候我们都不大能感受到这个“义”的存在。

那么有没有比较量化和可以操作性更强的标准呢?

有的,还是那个“义”。但阳明先生告诉我们,“良知”,就是那个“义”!

“良知”是人人皆固有的,有了它,就有了随时可以拿出来作为选择依据的度量衡。

那年明朝的时空下有位学生向阳明先生请教道:“老师啊,我们做任何事和做选择时,是不是都要争取合于那个‘义’啊?”

先生回答道:

“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即要领、核心)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著。”

有执著,就容易思维固化,从而导致选择固化,不论对错、青红皂白,一律选择对或选则错,那么显然是无法做出符合事物客观现实的判断的。

阳明先生接下来举了一个例子:

“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你若执著了今日当受,便一切受去;执著了今日不当受的,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适’(全部肯定),便是‘莫’(全部否定),便不是良知的本体了。如何唤得做‘义’?”

“良知”的本体是一种光明清净的境界,它无染无著,不执著于任何外物,物来则顺应——以自己这颗光明之心来自然回应。具体来说,当临事时发现自己对某件事物太过执著、偏见过深了,就要首先立刻把自己这种执著和偏见抹去,剩下的,自然就是光明清净的良知良能了,然后再去看待要处理的事务,那时看法就完全不同了,又因为这时是带着无偏见之心去看的,自然就能看得真切,也更符合事实情况,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任何人都难以替自己做出选择,因为良知良能在自己那里,只有自己能够观照到它。所以取与舍,也唯有自己才知道,唯有自己能够告诉自己。

相关文章

  • 王阳明:当人生难以做出选择时,“良知”二字会带给你答案

    人生无处不在做出选择,求学时择校、踏入社会后择业、要成家时择偶,贯穿一生的也有一个重要的择友;即便是平日,也要做出...

  • 答案从心而来

    王阳明:答案在自己身上 当良知判定一件事是你应该做的时候,按王阳明的说法,你一定有能力做到,因为我们与生俱来有顽强...

  • 王阳明:良知是人的行为准则!(作业5)

    王阳明的心学是在人的一生处世时一盏不灭的心灯,每当你面对选择时,问一问自己内心的良知则答案立判。 每个人从小到大,...

  • 治愈“选择困难症患者”的药方

    每每面对选择时,常常感到难以做出选择,要,还是不要?A,还是B?ABCDE,到底选哪个?我就经常陷入这种难以做出选...

  • 选择与放弃

    她必须做出选择。 做出比正常人更多的选择…… 越是窘迫的人生,需要做出的选择就越多,越是贫乏,就越是难以抉...

  • 为什么“王阳明”说:不要揭发恶人的“恶性”?

    “致良知”为王阳明心学核心 “致良知”并不难理解,对大部分人来讲,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要致良知。 社会这么乱,我该怎...

  • 读《知行合一王阳明第二部》4

    知行合一的知是良知,而并非只是知道。良知光明的人,面对任何情境做出的是非判断,之后也必能践行,之所以王阳明要提知行...

  • 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第二周回顾导图笔记

    人生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自己构建出适合自己的思维框架,做出自己的选择,会少很多的烦恼。

  • 2018-08-29

    碎语____当自己做出正确选择时.应努力去实现.不要听信别人的闲言碎语.相信自己.时间会给出答案的.(亲亲)

  • 2018-08-29

    碎语____当自己做出正确选择时.应努力去实现.不要听信别人的闲言碎语.相信自己.时间会给出答案的.(亲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当人生难以做出选择时,“良知”二字会带给你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mk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