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的“创”字,意思是指去建造,开始做。设计思维里的原型这一阶段很好的体现了这个“创”字背后的精神。
原型 Prototype
什么是原型 (WHAT)
做原型是将脑海中的想法转换成看得见或摸得着的产出物,它是一个不断重复迭代的动手过程。原型的形式多种多样,和“设想”阶段的产出形式类似,它可以是便利贴,故事板,角色扮演,空间,物品或者是界面。原型与设想的最大区别是,它可以被人们体验与互动。
原型的意义(WHY)
制作原型是一种极低成本的试错方式。不需投入太多的资源,它就可以帮助我们以极快的方式测试数个点子。在产品上线以后,修改错误的成本通常会剧烈上升,因此提前给产品预留失败的空间,能够节省上线后失败的巨大开支。
![](https://img.haomeiwen.com/i19460710/ab621a3ce3dcfef4.png)
原型是一个极好的帮助产品团队对外及对内沟通工具。一方面,它可以提早让目标用户去使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访谈对原型的体验,指出解决方案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团队内部通过共同创造这个可见的产出物,可以快速消除歧义, 减少错误理解,帮助团队内部达成共识。
If a picture is worth 1000 words, a prototype is worth 1000 meetings.
如果一幅画胜过千字,那么一个原型就胜过千场会议。
IDEO创始人 David & Tom Kelley
原型还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当我们开始构建一个可被互动的产出物时,自然而然的,很多之前在设想阶段被忽略的细节,就在我们构建一个体验故事的过程中,逐一浮现出来。所以说,制作原型,就是“在构建中思考(Build to think.)”。
原型阶段的输入(Input)
原型阶段的输入,来源于设想阶段发散出来的点子。这个阶段需要我们开始聚焦,通过改善,重构,连接其中的某些想法,向更精确的方向去发展设计概念。但我们也不必太过拘泥于来自设想阶段的想法,一旦有新的火花在制作原型的过程中迸发,就可以迅速将其融入,用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出来,去看效果如何。
原型阶段输出(Deliverables)
项目的演进程度和设计概念的成熟程度决定了原型阶段的输出的形式。项目初期,当设计概念相对模糊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海报,宣传单的形式,将产品想法大致描述出来,来试水目标用户群体反应。
![](https://img.haomeiwen.com/i19460710/0002fc1c84b15bfa.jpg)
当项目进一步演进,设计概念逐步完善时,可以用故事板的方式,串起一个完整的包含使用场景体验过程的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9460710/51e710df9e1ca11f.png)
高保真度的交互原型则可以用来展示较为完整的设计概念。不同保真程度的交互原型,应该是最常见的一种数字化产品原型方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9460710/9aa2aacc102a92ef.png)
在建造原型的时候,通过还原使用场景,让我们能与目标用户人群产生更强烈的共情;通过动手,让我们更精确未来产品的细节方向;通过提供一个可体验的交付物,让我们得以进入设计思维的下一阶段测试,并提早收到反馈。原型,跟设想相同,也是一个发挥创造力,有趣的阶段。但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爱上了自己的原型,任何时候它都是可以被打破毁灭重来,甚至可能因此推翻最开始定义的设计挑战,因为这才是设计思维里原型这一环节的意义。Fail fast. Fail early. Fail cheap. Fail ofte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