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买了两大兜菜,回来时被小区一位男性工作人员拦住,要查看身份证。
这时一位女性工作人员走了过来,她个子不高,40来岁模样,一身橙红色的工作服,戴着蒙了大半张脸的淡蓝色口罩,一走进身边就能感受到她接地气的亲和力,身心健康的人散发出的温馨。
“我看你面熟的,你是不是经常过来送菜?”
“送菜?我哪是送菜,给谁送菜?我就住在这小区,自己买菜。”我边说边走进了门。
我没再回头,继续往前走,但越走越觉得哪儿不对劲。
这女子话语里的温婉、眼神中的温柔,表达的是一份责任,提示的是一份理解,传递的是一份和谐、轻松。可我却抓住了别人的一个字眼儿“送菜”还是“买菜”——即使弄明白也是毫无意义的事,并以此显示出自己的不满,全然没有体察到她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
类似的事情在家里常常发生。
坐在桌前吃饭。
“米饭煮的太烂了。”
“这菜炒的太咸了。”
……
我边吃边评判着。
“自己懒得做,还挑三拣四,嫌东嫌西的,要不下次你自己做。”老杨急吼吼地,气急败坏的样,于是一顿晚餐在沉寂中匆匆结束。周而复始。
我提着菜往家走,想着生活中许多小事。
我们都只重视自己直接的感受,最表层的意思,往往忽视了言外之意,话外之情,懒得去体谅结果背后的付出。
我们都活得粗糙而浮躁,难以放慢自己行走的脚步,给自己一个体味的时间;难以静静地坐在桌前,给自己一个细细咀嚼的空间,也就难以发现平淡的话语里、家常的饭菜后一个深情而厚重的世界。
如何发现这深广而美好的世界?
我想起了每次写作文时学生抓耳挠腮的样子,“老师,上哪找新颖而典型的素材?”
睁开你的眼睛,唤醒你的耳朵,沉潜于生活的细微之中,让心灵战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