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社群里看到很多小伙伴抛出的关于阅读的问题题:读了不少书,但是一合上书就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书里讲了什么?觉得没什么收获,不知道读书到底有没有意义?读书速度很慢,总是忍不住一字一句的读,一周也读不完一本书……
其实,这些问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解决的。想要真正通过阅读有所收获,必须得改变自己的“穷人思维”,而且要相信自己的大脑,并且要学会一些阅读小技巧。
1、想提升阅读速度,从改变“穷人思维”开始
很多小伙伴读书很慢,总是习惯一字一句的读,有时候读完这一句还会回过头去看前面几句讲了什么,生怕漏掉了什么信息。这就是所谓的“穷人思维”,什么都想要抓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很多书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只有20%,只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以及能够出版,作者扩充了许多辅助性的信息进去。
那作为读者,我们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抓出这20%最有价值的内容,为自己所用。而不是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那些不重要的人名、案例、实验等内容上。
所以如果想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就应该放弃“穷人思维”,等你读的书多了之后,你就会发现,很多书其实写的很水,完全没必要浪费自己太多的时间去进行阅读。
另外想提升阅读速度,就必须放弃在心里默读的习惯。往往我们读的慢,都是被心里那个默念的声音给拖慢的。
其实我们的眼睛是很发达的,就像我们看一幅画一样,能够迅速抓出其中的重点。没事,看文字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一次看一句话或者一行字,我们的大脑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阅读也可以像看一幅画一样,直接把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大脑进行解读。
但往往我们习惯了默读,阅读就变成了从眼睛、到耳朵、再到大脑的过程,信息解读的速度自然会变慢。
想要去掉默读,可以尝试用“指读”的方式来辅助阅读。就是用你的手指迅速的在文字上划过,眼睛跟随手指快速移动。当然你也可以用笔或者其他东西来代替手指。
一旦我们习惯了这种方法,阅读速度就会变的快起来。不要担心会遗漏什么重要的信息,你要相信,我们花三个小时把书读两遍,远远比花三个小时还没把书读完一遍来的效果好。
2、不带问题的阅读就是耍流氓
很多人读书,都是拿到一本书,拆封,然后翻开第一页,从头读到尾。
读完了之后,感觉自己也忘得差不多了。
其实,作为成年人,我们至少应该了解一下阅读的正确顺序。
首先,拿到一本书,我们可以简单看一下封皮、腰封和出版信息页。
看看出版社写了什么样的推荐语,有没有太浮夸。看看书背面的推荐人都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如果是畅销书,还要看下这些推荐人你是否听过他们的名字?如果没有的话,那这本书多半不怎么样。另外还要再看看出版信息页的版次,一般再版多次的书,多半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
我们的时间本就很有限,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留给那些值得阅读的书籍。
其次,我们可以重点看序言和目录,如果有后记的话,也可以看一看。
通过阅读序言和目录,我们大致就能够了解整本书的组织构架,以及作者在书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时候我们就应该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和书籍的情况,列出自己感兴趣并且想从书中获得答案的问题。
一旦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大脑就会自动寻找相关的答案,因为大脑喜欢确定性。
最后,你还可以先去查一下作者的相关信息,在豆瓣上看一看相关的书评,然后再开始阅读。
当然这一步看个人的喜好,因为有时候我们看了他人的解读之后,容易对书失去自己的判断。
当然我们最好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清楚的写在纸上,当我们把书读完了之后,要把我们从中找到的答案写上去。
而不要停留在只提了问题,没有搜集答案的阶段。一旦我们有了答案,就可以用这些答案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3、没有输出的阅读就如同便秘
很多人读了书之后,也不做笔记,也不会一些书评和读后感之类的,就只是读过了而已。
这样的读书就像一个人光吃饭,不排便一样,是消化不良(把读书这么高雅的事情比喻的这么粗俗,我也是醉了)。
其实输入和输出,就像我们的身体要新陈代谢、能量要循环一样。如果我们吃了太多的食物而没有进行消化和排出,身体里就会堆积很多的毒素,我们整个的新陈代谢系统就会出问题。
如果我们读了很多书,却没有把书中的内容消化吸收掉,并且没有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不仅会引发内在的混乱和自我怀疑,久而久之,还会丧失掉对阅读的兴趣。
所以除了要带着问题去阅读以外,我们还应该有输出。通常读完一本书之后,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方法来进行输出:
做笔记。不是单纯的摘抄金句,而是把那些对你有触动的句子写下来,并且在下边附上你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当然,你也可以把书中好的案例和金句收集起来,作为以后写文章的素材。
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可以写自己读完书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有了什么样的改变,或者也可以写自己打算怎么做。
写书评。书评的要求相对来说会高一点,需要简单介绍作者和书籍的内容,并且对书籍进行相应的评价,比如这本书哪里讲的比较好,哪里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写完之后,你也可以把它发表到豆瓣上,给其他想读这本书的小伙伴提供参考价值。
写拆书稿或听书稿。如果你想吃透一本书,那写拆书稿或者听书稿就是非常好的方法。
拆书稿,就是读完一本书之后,把它用自己的语言,拆写成7~10篇左右的文章。也就是说你至少需要从书中提炼7~10个主要观点,把每个观点按照新媒体文的标准写成一篇文章。具体可以参考十点读书会的“成长图书馆”。
听书稿,就是从一本书中抓出最核心、最打动你、最能给读者带来价值的3-4个观点,用自己的需要写出一篇7000字左右的文章。这个的难度会更高一些,不仅需要阐述清楚观点,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增量。像得到、樊登都在做这类产品,可以去听听看。
写书单。当你进行了主题阅读或者一个领域的书籍读的多了之后,就可以输出一篇有价值的书单。可以罗列5~10本书,每本书写上三五百字的推荐语,就是一份不错的主题书单了。
4、减轻心理压力,让读书变得轻松有趣
很多时候,我们想读一些经典作品,但往往被其砖块一样的厚度所吓到,只能把这些书高高的供在家里。
其实,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思路,那就是把书按照章节进行拆分,如果某一张还是太厚,可以再进行拆分。
这里有两种方式,都是我在参加洋葱阅读课时小六老师讲到的方法,不但能够突破我们内心的障碍,还非常的有趣。
一个就是使用小圆贴,把每一章贴出来,这样,当我们面对被拆分成若干部分的书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而且贴小圆贴的过程,也很减压和有趣。
小圆贴拆分的书还有一个就是撕书。把一本书直接撕成几个小部分,既减轻了阅读压力,还方便携带。有时候你可能会心疼,但是想想,如果能通过这种方法读完一本书,那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美工刀切割,宽胶带包边5、利用打卡表,轻松养成阅读习惯
不管每天读几页书,只要每天都能拿起书翻一翻,我就觉得这是养成了阅读习惯。
但是很多人在阅读这件事情上,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往往因为某一天的耽搁没有读书,后面几天都不会再读,直到突然想起来,才又赶紧拿起书来读。
其实我们可以给自己画一张打卡表,恋上自己这一个月准备要读的书籍,每天只要读了一点点,就可以在表上打卡。
洋葱阅读课的模板这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自信心,也可以追踪自己的阅读目标。等到月底时,看着被打满√的表格,那种成就感真的可以持续很久。
其实阅读从来都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真的会让阅读效率事倍功半。
所以,如果你读了很多书,还是没有什么进步的话,你应该改变自己的阅读方法了,学着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阅读,看看你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