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元福
题记:今精选部分老同志回忆文章,以《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予以在简书上刊发,献给七十年来在新疆地调战线上英勇献身的同志,献给七十年来在新疆地调战线上辛勤工作的人们。——编者
你能想象得到吗?一米炮线的价值究竟有多高?
为了回收这一米炮线,竟然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这样的事,这样的人,不但自古少有,而且中外少见。
在60年代,我们勘探工作中确实出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今天我们的勘探队员,回家居住着舒适的住宅,出工居住着有空调的冬暖夏凉的电气化的营房车,再不为缺少一米炮线而发愁,有谁仔细地想过,这样的生活条件,这样的工作条件,是从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是哪个发达国家赐给的吗?不是!这是无数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所缔造的。因为我们的党不但缔造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且造就了一代大公无私,敢于奉献的社会主义新人。在我们地调处的发展史上这样的人屡见不鲜,现在还是从一米炮线谈起吧。
那是在1962年的冬季,我们地调处一支英雄的勘探队204队,开进了荒无人烟、黄沙漫漫的准噶尔盆地中部进行地震勘探。那时的同志们不但要克服自然条件带来的种种困难。而且要克服因为自然灾害经济失调带来的勘探物资奇缺的困难,住的是帐篷,用的是嘎斯-63,吉斯-150 车子,用这样落后的装备,要打一场攻坚克硬的勘探仗,要把准噶尔盆地中部,从南到北切上一刀,那是谈何容易的事。
那时同志们只凭一点口粮, 副食品很少,有时肚子也吃不饱,但还是要奋斗,还是要抗争,早上车子发动不起来,晚上值班发动车子,牙包里润滑油易凝固,就用烧红的梭梭柴灰埋起来进行保温,在极端严酷的环境中不断地进行试验。就在第二年的春天,也就是1963年的春天,沙漠中依然是寒冬,我带领工作组到了204队。
那时全国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其声势之大、动员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处党委号召,把节约一米炮线、一公斤炸药, 当成大事来抓。
那时我在地调处生产技术科工作,我组织了工作组,和许国华、戚振华、宋文春、还有机修部的几位工人师傅,深人沙漠腹地,为204队保养设备,同时帮助队上组织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一到队上,我们就被那种领导和群众团结如一人的情景,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进行生产试验的精神慑服了。尤其是副队长徐生德同志,爱护工人,事事为工人着想的事迹,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怀念。
那时住的虽然是棉帐篷,但用梭梭柴生火取暖,前半夜热得在帐篷里可以穿单衣,后半夜火熄灭了,寒气乘机而人,使大家又冻成了冰棍,不能很好地休息。
我们的徐生德同志,可以说是铁人式的队长,同志们唾觉了,后半夜他偷偷地爬起来,不但为大家盖被子,而且为每个帐篷里添柴禾,天一亮他又带着大家奔向沙漠进行战斗,这种品德和精神,使工人同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在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中。
我们这个组到队上的第二天晚上召开了增产节约,艰苦奋斗的动员大会,会上有些班组长表了决心,有的班组为定措施而研究到深夜,大家一致认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就要从节约一米炮线,一公斤炸药,一公斤油做起。
我们的英雄的爆炸组长徐瑞和同志,这个很少夸夸其谈,只知埋头苦干的共产党员,一个典型的山东硬汉子,为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激怒了,他带头把节约一米炮线一斤炸药,先落实在他的行动上,千方百计节约炮线,爆炸后把剩余的哪怕是一米炮线, 也要回收利用,他是说干就干的人。
就在第二天的中午,从工地上传来了恶耗,我们的徐瑞和同志,为了回收一米炮线,掉进了炮井被沙漠埋没了。
顷时,大地在颤动,空气凝固了,风在吼,人人在流泪,人人在动手,没有谁下命令,带上十字镐和铁铣,跳上车赶赴工地进行营救。
到井场,哪里再有徐瑞和同志的身影!井口只有一个小坑。
大家动手了,要挖,迅速地挖,同志们顾不上吃饭喝水埋头只是挖。
第二天原晓东处长亲自带上救援的器材赶来,亲自组织这一场救人的战斗。井越挖越深,井壁越来越松,垮塌越来越凶,于是做了沉降的防护木圆桶向下挖,日夜不停一米两米,一天两天,直到第三天已五米深了还不见踪影,原处长召开了群众会商议办法,技术队长郭其贵、技术员张利、处工程师陈祖钧等同志提出来,这口井深20米,最大的爆炸半径可能在12米左右,人很可能在12 米左右,如再挖不到,可能掉到了井底。这样挖的深度增加了,土方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也多了。原处长让我回克拉玛依向矿区党委汇报,如果掉到井底,挖掘困难很大,要采取可靠措施才能进行。
我到了克拉玛依,立即到局党委去汇报,那时局党委正在开会,王其人书记也在场,我汇报了情况之后,局党委的意见是要千方百计挖下去,如果12米处挖不到,那只有将徐瑞和同志的遗体留在沙漠中立纪念碑永远留念。局党委的决心鼓舞了大家的斗志,终于在11米多深处挖到了徐瑞和同志的遗体。
当天运回克拉玛依,我看见徐瑞和同志如睡去一样躺在那里,止不住地热泪滚滚,回想起在开动员会的当天晚上,他向我汇报的节约措施是那样细致和周密,决心很大并保证身体力行。现在他确实为履行自己的诺言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至今仍铭刻在我的心中。在追悼会上,哪个不流泪,哪个不痛心,就是这种舍身为公的精神,成了我们地调处职工的巨大精神财富。
徐瑞和同志离开我们已经近30年了,这30年地调处时时在变化,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更有了迅猛的发展,各种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回想起来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公无私的作风却越来越少了。
每当我走在野外地震队工地的测线上,看到几米、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炮线被遗弃在那里,甚至价值几万元、几十万元设备轻而易举地被损坏了,还无人心痛无人过问。
我想起了徐瑞和同志,想起了那一米炮线,好象是犯了罪似的,觉得自己对不起徐瑞和同志,对不起已故的先烈们。我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我们的职工都是好的,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什么叫艰苦创业,他们不懂。可是我们这些当处长的当书记的共产党员、老同志是受过大庆精神教育的。为什么把传统教育不抓紧呢?这说明我们的思想变了,现在我们要重新认识这一米炮线的真正价值,认识艰苦奋斗的重大意义....
夜深了,我老是在想,徐瑞和同志并没有死,他的形象,他的精神,不正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精神吗!他去了,但他的精神仍然在激励着我们永远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