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生活,爱写作每天写1000字教育
父母要不要给孩子谈家长里短?

父母要不要给孩子谈家长里短?

作者: 薇雨青芜 | 来源:发表于2017-08-14 17:39 被阅读63次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贾环和宝钗的丫鬟莺儿一起玩围棋,输了钱,便气急败坏地抵赖,遭到莺儿的讥讽和宝玉的呵斥,回去反告诉母亲赵姨娘说是莺儿欺负他,赖他的钱,宝玉哥哥又撵他。看到儿子受了如此委屈的赵姨娘,不分真假青红,指着儿子就是一顿痛骂:“谁叫你上高台攀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玩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自讨没意思!”

这一番话,与其说是教育儿子别去挤不适合自己的圈子,不如说是一位封建家庭妾妇的自怨自艾、醋意萦怀的表达。可作为母亲,对孩子说这些话,就像在他心上打上了自卑的烙印,让他时时刻刻都记着自己庶出的身份,受了委屈争了闲气,不去检讨自己,只会埋怨庶出,让他嫉妒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从而变得狭隘自私,甚至歹毒。同样是庶出,为何探春就受人尊敬,而贾环与赵姨娘却像跳梁小丑一般,争风吃醋、斤斤计较,到头来总是自讨没趣惹人笑话?一个人的出身无法改变,但行事为人总得大气一些才可服众,不自重者,难得人重。倘若有个识大体、明事理的人教导,贾环也不会成为人人讨厌的促狭鬼了吧!

传统家庭,大多是父亲在外赚钱,母亲在内持家,成了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这不仅意味着她要照顾好孩子的吃穿用度,更意味着对孩子日常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礼义廉耻等方面的教育。

由于自身所受教育、所处环境的局限性,一些母亲在孩子教育上确实难担大任。说起家长里短来一套一套,叔叔姑姑如何不好,毛病多多,说起舅舅姨妈,又是另一种态度,难道所有的姑叔爷奶都是不好的,所有的姨舅姥爷都是好的?小孩子是一张白纸,很容易相信妈妈的话,然后自个也学着嚼舌根,大人往往还谓之聪明。可是,把这些来自成人世界的偏见灌输给幼小的孩子,这样真的好吗?

信未真,勿轻传。这是基本的道德素养。而一些父母在外面听了点风语传言,回来便与孩子讨论张长李短,即便是柴米油盐上的一些丁点琐屑,也能敷衍出一堆故事来。或者是说张家的鸡毛飞到咱家的天空,李家的狗踏脏了咱家的院墙,如此云云,鸡毛蒜皮、斤斤计较。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眼界心胸恐怕是难以宽广的。

那么,有人会问,一家人坐在一起,不谈家长里短,难道还要非国家大事诗词歌赋就不开口了?

当然不是。第一,家长里短不是不可以谈,而要看怎么谈。一件事的好坏,应该尽量客观公正地去谈,不用自己的偏见去代替孩子的判断,不要将成人世界的功利算计植入幼小的心灵,不以自己的消极灰暗扼杀孩子世界的真善美,不用自己的狭隘去局限孩子的格局,这是最基本的原则。我妈有时跟我们说起从前的苦日子,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像听故事一般,小时候我们觉得有趣,非常爱听这些,现在听起来却有些辛酸,但她总是轻描淡写,从不抱怨,还说那时的条件大抵都差不多,这辛酸,是我们从描述中自己品出来的。她也说一些邻里相处时遇到的磕磕绊绊,往往说到矛盾激发处,我们便好奇地问:后来怎么样了?我们觉得是一个可以从此老死不相往来的矛盾,我妈都能以宽容化解并选择原谅,她常常以此告诉我们:“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邻里亲戚之间,大不必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因此,我们家同邻里亲戚间的关系都很和睦。

第二,言传身教远胜于巧言令色。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孝顺自己,这种拳拳之心我们都能理解,而且确实应该这样。可我见过一些父母,一面希望孩子孝顺自己,一面对自己的老父老母嫌弃厌恶;还有一些人,在儿媳面前数落着自己婆婆的诸多不是,而又在外人面前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儿媳的不懂事。作为长辈,不但不作正面的教导,还自导自演着错误的“榜样戏”,如此教育和为人,想叫人信服,难!

家庭,应该是良好家风的传承之地,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而不应该成为闲言碎语的集散场。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成为怎样的人,父母自卑,孩子难以自信,父母狭隘,孩子难以大度,父母浮躁,孩子难以踏实,父母丢弃原则,孩子便为所欲为。你是怎样,你的孩子便怎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要不要给孩子谈家长里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pu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