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玩过地图拼图游戏,用以记住我们各个省份的位置和几何形状,在玩这个拼图游戏的时候,不知有没有人和我有一种同样的感觉,那就是云南这个省份的形状和位置有点奇怪,它矗立于中国的最西南方,国境线走到这里突然有一个向外的延伸,就好像中国在这个地方向外抓出来一片地区似的,如果从滇藏边界处向滇桂边界处划一条直线可以发现,云南省大部分面积是在这条线之外的。
和其他边界省份相比,云南也很特殊,在中国的北、西、南三个方向,内蒙、新疆、西藏、广西都是民族自治区,唯独在西藏和广西之间的云南不是,在清朝时候云南是唯一一个汉人占主导地位的边界省份。可就是这个云南省,查一查资料就会发现,它恰恰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复杂的省份,56个民族中它占了26个,除汉族外有25个少数民族,民族种类数量在全国最多,可是由于没有哪个民族人口居主体地位,所以云南省并没有成为哪个民族的自治区。
如今云南省的汉族人口占三分之二左右,而在历史上,云南省的汉人数量相比少数民族长期居于少数,但这并不妨碍汉族在云南的主体民族地位,不过,这一情况最早也是从明朝初年开始的。
东汉时期州郡图历史上汉人政权向南方大举扩张最早发生于秦始皇时期,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派大军向南降服苗、黎、百越等民族,把如今的湖南、福建、广东等地区置于中央政权直接掌控之下,而对于云南、贵州两省,由于地势险峻,交通不便,一直是采取羁縻政策,即由当地少数民族直接管理,只要向中央政权表示臣服即可,这一情况在历史上一直持续了近2000年左右,一直到了明朝后期万历年间,贵州还有播州之乱发生,朝廷这才发现在川、渝、鄂、湘、滇的汉人社会团团包围之下,贵州还存在着一批不服中央管束的少数民族,作为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居然不是发生在边境线上(其他两大征都是发生在边境的少数民族地区),这实在是太令人意外了。
七擒孟获而云南在历史上的独立性更强。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从这一事件中也可以看出中央政权在云南实施的羁縻制度。到了唐朝,虽说大唐帝国的版图直抵中亚,但其实在西南地区的政权相关不稳,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云南地区本就存在的南诏国更是不把唐朝中央军当回事儿了,唐朝和西藏的吐蕃政权和云南的南诏政权发生了多年的战争,吐蕃曾攻破长安城,而南诏国也曾围攻过成都,为了对付南诏政权对中央的威胁,唐朝不得不在川南、贵州一带大量用兵,由此导致大量人口被迫承受劳役之苦,最终激起民变,导致了中央政权的崩溃,因此有史学家说,唐之亡,初于南诏,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而唐朝以后南诏国被大理国取代,这个大理国有点意思,它的王室成员是来自于中原地区自称汉人的段氏家族,最初是作为南诏国的股肱之臣而存在的,后来南诏政权覆亡以后段氏就顺势掌管了国家,而南诏覆灭倒并不是段氏作乱的结果。这个段氏家族经历史学家考证,称有证据表明他们其实是来自于甘肃地区的段氏鲜卑部落,并言之凿凿,但其实就算段氏真的是鲜卑后裔,在大理立国之初他们也已经完全汉化了,本来他们在大理地区人数就处于绝对少数,若再强调他们几百年前不知从哪儿继承下来的杂胡血统,恐怕他们的政权将更加不稳,这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因此,段氏家族一直强调自己中原汉人的身份认同,并和五代时期的中央政权以及后来的宋朝保持了良好关系,三四百年前基本相安无事。
不过,如果当时段誉知道他们段氏其实是鲜卑人身份,恐怕会大吃一惊,而慕容复如果知道了的话恐怕会欣喜若狂的吧。
宋朝时候的大理国并没有受到宋朝皇帝的册封,因此两国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这里也要批评一下宋朝真是没出息,堂堂天朝,世界GDP第一的大国居然没有一个属国,实在对不起“天朝上国”的名号,而且不仅没有属国,自己在名义上居然还是北方辽国的属国,这对于汉、唐、明等汉人政权来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其他的大一统汉人王朝就算最后落难的时候也不会放弃自己大天朝的身份的,可笑宋朝从一开始就是别人的属国,一直当到灭亡为止。
说回来,到了南宋末蒙古帝国横扫世界的时候,段誉、段兴智们的一阳指也不灵了,面对蒙古兵锋,段氏家族举国出降,不过这倒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和继续统治大理地区的地位,整个元朝时候,云南地区基本上是处于元朝梁王和段氏的共同治理之下,一直持续到明朝建国后的1680年代。
在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十多年以后,云南地区仍处于元朝册封的梁王统治之下,不奉明朝正朔,1681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命大将沐英、傅友德、蓝玉进军云南,击败了梁王军队,终于占领了云南地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云南地区才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处于中央政权的直接管理之下,至少是省一级的官员由中央直接委派,不再由当地土司担任,中原的汉人政权终于将云南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云南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与中原地区一般无二,云南成了被汉人政权最后一个完全拿下的省份。
因此,在明朝时候,由于云南的加入,才终于构成了人们常说的“两京一十三省”的传统汉地。
沐英在明军占领云南之后受朱元璋之命镇守云南并死于任上,死后追封“黔宁王”,但王爵只是追封,沐家后人一直继承下来的是“黔国公”的爵位,因为异性不封王,这是汉人政权一贯的作法,明朝当然也不例外。
沐国公一家在云南的统治非常出色,他们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同时和当地土司保持了良好关系,即所谓拉拢一部分人,打击一部分人,胡萝卜加大棒,令当地人被管理得心服口服。同时,沐家在边远的滇西南地区仍然实行羁縻制度,名义上统治了如今缅甸、老挝的部分地区,明朝时候的云南省面积在强盛时候是现在的二至三倍,黔国公的名号在西南少数民族当中是响当当的存在,从末代黔国公沐天波擅使流星锤可以看出,沐家是世代习武,绝非明朝后期地方上那些草包王爷可比,我认为倒是和东北地区的李成梁家族有些类似。
明朝中央政权虽然向云南派驻巡抚,在省一级层面上直接管理,但在省下一级的州、府地区的治理上仍广泛采取羁縻或者叫做土司制度,也就是当地头人世袭制,只要向上级政府表示臣服并进贡即可。只是在明朝中后期逐渐开始了“改土归流”的改革,也就是取消当地头人世袭土司的权利,当地官员都由上级政府或中央直接委派,如此一来就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当地的统治力度。到了明朝后期,云南省特别是靠近中原的地方,即使部分地区仍有土司存在,他们的统治范围也很小了,最多统治一州、一府,比如电视剧《木府风云》中的木家。
电视剧《木府风云》但是此木家非彼沐家,电视剧中的木家只是云南某一地区的地方土司,管理范围不大,要说职级只相当于州的知府一级,也就是今天的司局级干部,而沐家则是整个云南省的最高统治者,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干部。
电视剧《木府风云》中的地方、中央关系看似稳定,但其实当时已经是明朝统治的末期了,徐霞客先生走没几年,明朝政府就崩溃了,云南省的政治结构也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
云南沐王府最终,投降清朝的吴三桂杀死了永历帝和黔国公沐天波,继沐家之后成为云南王,而沐家近三百年的统治结束,流落民间的后人继续进行抗清和反对吴三桂的活动,虽然沐家在明朝的封爵是“黔国公”,但人们还是习惯把他们家称作为“沐王府”,这个组织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多次出现,给韦小宝贡献了沐剑屏、方怡两位老婆。不过这个组织实力很不怎么样,出场时貌似光环加身,牛逼轰轰,但实际门派不像门派、帮会不像帮会、王府不像王府,就是一个四不像组织,在小说中的反清组织中实力平平,和天地会相比差远了,可笑他们还在幻想着拥立他们支持的所谓明朝“正朔”,首领是沐剑声小王爷,是金庸先生给真实的历史人物沐天波安排的后人,但据史实记载沐天波已把他的儿子们都安排入赘当地土司,这个沐剑声看样子年纪很小,还没有结婚,但他也不像沐天波的孙子,因为沐天波死的时候还很年轻,大概40多岁,他死于1661年,而《鹿鼎记》故事开始的时间是康熙初年,韦小宝助康熙擒鳌拜的时候是1669年,这个时候沐天波的孙子应该还没那么大吧,所以我推测沐剑声和沐剑屏应该是沐天波最小的儿子和女儿。
沐王府小王爷沐剑声吴三桂攻克了云南以后被康熙封为平西王,像沐家一样世守云南,但不久后他联合其他三个藩王挑起了三藩之乱,最终被杀,云南省地方割据的历史从此结束了,以后再没有什么云南王,即使是民国时候的龙云也只是地方实力派而已,而且他的实力连地方军阀都算不上,他的“云南王”的名号只是老百姓习惯上的称谓,和“青海王马步芳”、“东北王高岗”之类没什么两样,根本不是正式的王爵或职位。
而从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开始,云南也就彻底地成为了和内地一样的一个行省,也就是清朝所谓的“汉地十八省”之一。
清朝汉地十八省而沐剑声所领导的沐王府呢?在金庸小说中后来再没有出现过,唐王派的天地会还可以断断续续坚持到清末,期间还出现过洪熙官、方世玉等牛逼人物,可桂王派的沐王府从此音讯皆无,湮没在历史长河和各大小说中,不得不说也是蛮可惜的,或许有一天我会写一部关于沐王府后人反清复明、闯荡江湖的故事吧,毕竟在金庸小说中,像姑苏慕容氏这样坚持了七、八百年的变态级存在都有,沐王府坚持个一两百年应该也是可以存在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