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爱的教育》 感受教育的爱
故事里的教育天地
主持词:
《爱的教育》是一本适合学生,家长,教师阅读的书。书中有勇敢、漂亮的恩里科,有舍己救人的罗丽克,有品学兼优的德鲁西,有和善的哈罗内等个性鲜明的人物,下面我来介绍今天下午导读课的专家教授。
接下来,让我们认真聆听,跟随刘院长一同走进《爱的教育》,走进恩里科十个月的小学三年级的生活。掌声有请。
结束语:
伟大的教育家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一种情感教育,阳光之爱,融化冰雪。雨露之爱,滋润万物。春风之爱,萌发草木。爱,是惊涛骇浪中一盏长明的灯塔,让我们感谢刘院长今天下午的精彩导读,最后让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以爱为名,做爱的教育!
题目提炼
一,读到《爱的教育》,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不解?不屑?有趣?感动?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徐冰:英文与书法
艺术为人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走出故事看故事,
再回到故事想故事,
或许会有不同的发现。
《爱的教育》导读框架
一、在故事外 审视故事:宏大理论与教育叙事
(一)孔子《论语》
柏拉图《理想国》
(二)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三)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学的宏大理论是否存在局限呢?
宏大理论主张一般化的思维模式,导致无法回落到对现实的察知上。
教育学宏大理论难以涵盖具体教育事物的活动性、细致性和特殊性。
宏大理论无法在具体问题上发挥具体的实质性的认识和行动价值。
故事的价值:从宏大理论到教育叙事
·生活的故事性:活在故事里,在故事中生活,通过故事去生活。
·叙事的生动性:叙事可以呈现鲜活的教育过程和教育事件。
·叙事中有“人”:叙事中可以看到具体的、活生生的一个个人。
在叙事中学习:在叙事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叙事进行学习。
二、走进故事 品味故事:本书背景与文本解读
一作者简介:亚米契斯
二写作背景.国家统一
《爱的教育》中的故事发生时间被设定为1881-1882年,书中体现的是意大利统一运动时期的价值观。
尽管意大利在1870年实现了民族统一,但人们生活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改善,当时意大利存在严重的阶级和贫富分化。作者希望借助学校教育,借助博爱,传播现代文明,写作的是心向社会,心系国家。
上传中,请稍候...三我国译本:为什么翻译《爱的教育》
PSA测试
教育的情感转向
大五人格——
任务能力,情绪调节,协作能力,开放能力,交往能力。
三、超越故事 反思故事:重审教育与自我重构
上传中,请稍候...1.爱与尊重
烧炭工和绅士(十一月份)
何为尊重?
2.爱与激励
案例1:上体操课(四月份)
3.爱与宽容
上传中,请稍候...学会宽容:走向适度宽容
(二)爱的条件——
真诚,善良,奉献,勇敢,意志,沟通
二,阅读的旨归:要从书中读出什么?
《爱的教育》导读课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讨论?
从主题方面:情感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
从方法方面:教育叙事对于教育实践的意义
从整本书看:反思《爱的教育》局限和超越
日记
橘子
昨天中午吃过饭顺路来到了水果店,到店里左瞧瞧右看看,这时候正好听见售货员对一个小伙子说外面车里的桔子一斤两元。“咦?这么便宜,我没听错吧?”是没听错。我抬头望向店门外的那车桔子,色泽光亮金黄,形状扁圆,而且桔子把儿处凹陷,除了个头小一点外,其他均附和美味桔子的特征。
那就买一些吧!我随手扯过一个袋子,拾了八九个,一过秤,才三块多!来河师大快两个月了,买水果每次至少都要花去十元钱,这次买桔子是破纪录了!
拿到宿舍后,我迫不及待地剥开了一个,掰了两瓣送入口中。哇!酸酸甜甜,味道果然很是不错呢!以前买过几次桔子,看起来个头大,但吃起来不甜也不算,很淡的口味。而今天买的桔子,很甜,也能品出来酸味,特别好吃!
我就想,我是不是也和今天买的桔子有相似之处呢?
都是个头小,但却有内涵。桔子虽小,但味道却不输那些大橘子。我虽然个子不高,但勤奋好学,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每天坚持着,努力着……我喜欢这一兜桔子,也喜欢现在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