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在《大乘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给我们解释是直心,深心,大悲心。我们中国以往祖师大德大德们注解经论,大多数都是依《起信论》的意思来解释菩提心。
什么叫做直心,我们现在这个心直不直?自以为很直、很正,很正直,那是自以为正直,所以菩提心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菩提心一发,你就开悟了,就证果了,为什么?菩提心现前的人,圆教初住菩萨,我们净土法门,里面说的,理一心不乱,是由此可知大彻大悟,觉而不迷,事一心还迷,理一心不迷了,是圆初住的境界,别教初地以上的境界,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这样一说,诸位听了以后,决定不可以生自卑自屈之心,一听圆初住、别初地,吓唬住了,这个境界太高了,地位太高了,我们没有份,我们当然有份,纵然你是今天才来听经的,过去从来没有听过,你也有份,你要没份,这一会的因缘,你就遇不到,你遇到了,就表示你有份,你过去世,有这个善根福德,才遇到这个因缘。
直心怎样才叫做直,佛在《观经》里面他老人家自己讲的,这个菩提心,他说至诚心,这个菩提心讲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我们跟《起信论》一对照,彼此互相一注解,就明了,直心就是至诚心,至诚心就是直心。什么叫大悲心,大悲心是发愿回向心,诸位要记住,这不是一桩事情,发愿是一桩事情,回向是一桩事情,是两桩事情,发四弘誓愿,或者是依《普贤菩萨行愿品》,发十大愿,发愿回向这是大悲心。
可是怎样才叫至诚,至诚的标准是什么?曾国藩《求阙斋笔记》,这是他的读书心得,他在这里写的,什么叫诚,一念不生叫诚。我们给大家讲过《了凡四训》,里面有一段说,画符念咒诚则灵,诚怎么讲?就是一念不生。画这个符,从第一笔下去,到这道符完成,心里面不起一个念头,这个符就灵。我们念咒也是如此,这个咒念下来的时候,从头到位,清清楚楚,里头一念不生,这个咒灵,如果你念咒的时候,在里面打个妄想,这个咒就不灵,我们一天到晚,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每一句里头都有妄念,这就是为什么不灵,为什么没有感应。这是修直心。
我们学佛要想有真正成就,一定要修直心,这是基础,直心从哪里求,要从断除一切妄想、执着上去求,就像我们在《华严经》里面所念到的,远离一切妄想分别,你要妄想分别不能远离,你菩提心不能现前,什么叫妄想,什么叫分别,把它搞清楚,才真正放下。诸位要把这几部大经合起来看,你会开悟,那个经会注解这个经,这个经还会注解那个经,你才真正相信,这不是我们一般人胡造谣言,佛在经里是这么说的。所以你多听听,意思就懂了,佛如是教我们,孔子也是这样教我们,孔老夫子教我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诚意正心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发菩提心,格物致知就是远离一切妄想分别,世出世间的圣人,交给我们这个方法,我们怎能不信?所以诸位要想开悟,要想证果,不得不遵循这条道路,认真修学,这是讲的直心。
搞清楚,必须要读诵大乘,真正开悟,了解是一回事情,昨天晚上,我跟大家讲什么叫妄想分别,这个东西不搞清楚不行,我们一切妄想分别都无了,还是妄想分别,没有方法断掉。为什么?因为你迷惑,你这个迷障不能突破,你几时突破迷障了,妄想分别才能远离,这个迷障,在今天讲是相对的,在佛法里面,我执、法执,菩提心现前,不但要破我执,还要破法执,我执破了,不迷我了,不迷烦恼了,这功夫算不错了,可是诸法你还迷,所以说所知障、烦恼障都要破,我法二执都要断,才能够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才能够真正证得直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