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今天我遇到的一个人或一件事或者反省我在过去人生中的某个人或某件事,我和他/她有过“对与错”的冲突
昨天瑗瑗不分享冰淇淋事件,今天我一直在反思哪里有不妥,害怕瑗瑗委屈了自己,也担心瑗瑗会因为不爱分享而失去朋友!
第二步:现在,请你记录下你们冲的事情,试着换到他/她的角度去看这件事,试着去理解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和自己说:没有自动的成为“对与错”的东西在外面,它取决于谁在看,谁在评判。
回到笔的故事,万事万物的空性,瑗瑗关于分享还有无限的潜能!是我对瑗瑗附加了评判!
站在瑗的角度思考:
这是谁的冰淇淋?
奶奶买给瑗瑗的!
我要征求瑗瑗的意见,分享还是不分享,听从孩子的建议!
所以我可以这样跟瑗瑗交流:
我:奶奶给瑗瑗买了这么多的冰淇淋,这些冰淇淋都是媛媛自己的,媛媛喜欢吃冰激凌,哥哥是你的好朋友,愿不愿意给哥哥分享?
(开始的时候)瑗是同意分享!
我:你愿意给辉哥哥哪一个冰激凌呀?
你看有绿色的红的,你想把哪个颜色送出去呀?
如果瑗瑗分享,及时鼓励孩子是一个愿意分享的孩子,是一个慷慨的宝贝!
如果建议、引导下,瑗不愿意分享!
我要维护孩子的权益!而不是强制孩子去分享!
昨天虽然我没有强制瑗瑗去分享,但是一直在围绕这个事情跟瑗瑗讲道理!其实也是变相强制!
她不愿意分享的原因:
给了辉哥哥,她就没有了!
我想让瑗瑗明白:没有了这个冰淇淋,会得到很多的其他的零食!被瑗瑗分享的小朋友也会回馈你其他零食,同时也会收获一份友情!
让瑗瑗多听听笔的故事!
妈妈要接纳瑗瑗暂时不分享!协商下一次分享!
让瑗瑗感受到:妈妈始终跟她在一起,妈妈在乎她的感受!她的感受比任何人的感受都重要!让她感觉到绝对的安全!
第三步:带着觉知提醒自己,如果我可以不再给这个人或这件事情主观评判,如果我可以更开放包容的去聆听和理解。我们会减少和改变这种冲突和因为冲突带来的不和谐关系。
幻想物:我认为瑗每次都是不愿意分享,所以我更敏感!
我们在哪件事情上敏感 孩子那件事情就不容易突破!
念头,不好的念头——孩子不愿意分享,创造了事实!
第四步:每天观想的人和事情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请锻炼我们对他人评判的觉知。
每天孩子在进步,但是家长有没有看见?有没有引导到?是不是又在走老路!
锻炼:对他人评判的觉知!
自我剖析(不足之处):
昨天回到家里,我还一直在给瑗瑗说这个事情,当时瑗瑗情绪非常大!
“我不愿意分享”“你说的不对”“分享了我就没有了”
我的期望:
瑗瑗同意分享!
试想如果瑗瑗为了分享而委屈了自己,让孩子认为分享比她的感受更重要,那这个分享不要也罢!
我的错误做法:
瑗不同意分享,瑗要吃冰淇淋,我不让!
我的理由是:因为没有分享,所以不能吃!
有评判,有惩罚,有条件,有控制!
所以瑗瑗马上承认错误:妈妈,我错了!都怪我!我下次分享!
我认为:瑗承认错误是因为想达到吃冰淇淋的目的!
其实吃冰激凌和承认错误本是两码事,不相干的,没有关系的!
是因为我的逻辑“没分享就不能吃”,所以瑗符合我的逻辑“我道歉就能吃冰淇淋”!
我控制她,她也控制我!(孩子无形中用了我的逻辑,我还不自知)
我没同意瑗瑗吃冰淇淋!我答应她吃饭以后再吃!(空腹吃冰淇淋会肚子疼,吃饭以后会好一些——我为瑗的健康考虑,属于原则性问题,没有控制)
最后瑗瑗没有任何情绪了去楼上给哥哥送冰淇淋!瑗瑗很开心的分享!
我有些偏执!不打目的不罢休!(爱自己的面子胜过爱孩子、考虑孩子的感受)
日常引导办法:
1、平常瑗瑗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其他小朋友分享的时候要及时感谢并鼓励孩子!
2、平时可以多给她渗透,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引导瑗瑗分享!
3、平常注意时刻让孩子觉得在妈妈这里她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这样孩子更有安全感!
在平常生活中多运用“为什么”思维!
瑗瑗为什么不愿意分享?
瑗瑗为什么不是真心承认错误?
瑗瑗为什么会为了吃到冰淇淋才承认错误?
她的逻辑来自哪里?
我有没有真正维护孩子的权益?
我更爱自己还是更爱孩子?
想想张瑗老师带领的亲子游戏——其中一个当盲人,另一个人带领着!孩子会百分百的信任妈妈!但是家长不会像孩子信任家长一样信任孩子!
让自己的意识更多的时间安住在好的种子里!
相信相信的力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念头会创造实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