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 星期日 天气晴
周末。台风。
听了一夜的风雨,早上醒来,窗外一片雨帘。窗户关着,空调开着,听不到雨刷地面的声音,只能看见东倒西歪的树,断落的残枝。
一片狼藉。
我裹着夏凉被,慵懒地靠在床上看书,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暗自庆幸,还好是周末,不用去上班,免去风雨摧残。
眼睛的余光瞟见窗户边有两只黑影,转过头,只见两只麻雀扑棱着翅膀,落在窗外。羽毛被打湿,黏在一起,露出鸡皮一样的底色。它们缩着头,两只乌黑的小眼睛充满惧怕和苍茫。窗外的风排山倒海,没完没了。
此刻,不知道鸟儿在想什么。对视两秒,想打开窗户让它们进来避雨。刚走近一点,也许感觉危险降临,拍打着翅膀后退几步,无奈风雨太大,只好又落在窗台。
真是笨鸟儿,不知道提前找地方躲起来,非得等灾难发生,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吗?
转念一想:它们能躲在哪儿呢?到处是高楼大厦,没有屋檐,不能筑巢。就算一楼有容身之处,来来往往的人那么多,早把它们吓跑了。即使不跑,也没有片刻安宁。如果被物业看到,也会把它们赶走。
楼盘大多是新的,树木也才种几年,枝叶都没有长开,谈不上茂盛,只能是鸟儿的游乐场,不能成为避雨的港湾。
可是,我每天分明被叽叽喳喳的声音叫醒啊,天空还有一队一队的鸟儿飞过,远远望去,像一朵云。
有点好奇,它们住在哪儿呢?
记得小时候,每次暴风雨来临,天空乌云堆叠,雷电携着狂风从远处滚过来,所到之处,树枝"咔吱"被风折断。这时外婆慌忙赶鸡入圈,她在那头,我在这头,拿着竹竿,小心翼翼驱赶。
外婆说,麻雀朝上飞,下雨不等黑。麻雀缩头叫,阴天晴不了。
不管麻雀往哪飞,反正我知道暴雨要来了。
鸟儿飞得很低很低,盘旋着,也不回巢,四处找地方躲藏。飞着飞着,直接落在地上,蹦蹦跳跳到厨房,躲到柴堆下面。有的落在窗户边,缩着翅膀,呆呆地看着忙碌的我们。
雨下大了,外婆去关厨房的门。看到有人来,起初受了惊吓,拍打几下翅膀要飞走,看到没人要伤害它,就继续呆着,再也不愿挪开。
鸟儿也懒,被生活折磨得精疲力尽时,暴风雨来的时候,它们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歇歇,再也不想翱翔天际。
那时有柴垛,有屋檐可以躲雨,实在找不到地方,山洞、院子里平板车下面、猪舍、鸡圈......都可以躲雨。它们根本不会可怜到无家可归,无处可躲。
还记得我们家堂屋大梁上,有两个燕子窝,每当暴雨来临,我们在屋里躲雨,燕子就在梁上躲雨,叽叽喳喳,空气中夹杂着动物身上的气息,有点腥。有时还会落下灰白的大便,外婆也不嫌弃,每天清扫。她说,燕子喜欢住的人家,一定会平安。
那时的窗户是木头做的,没有玻璃,几根木头支在那里,只能挡贼,却挡不住鸟儿自由出入。
门是木门,关上也不严实,顶部和门廊中间有很大的缝隙。我们不在时,燕子就从窗户或门缝那里找食吃,衔泥筑巢。它们做得隐秘,人们根本察觉不到,直到有一天,屋内的梁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窝。
现在呢?老房子被推倒了,建起了高楼;平板木车被博物馆收藏了,见证了科技的进步;柴禾垛不见了,农作物收割后,茎也被粉碎,归还土地,用作肥料。猪圈,鸡圈,也升级了,干净,明亮,鸟儿出入不那么自由了。
多少年,只听鸟叫,不见鸟巢。那么,下雨的时候,鸟儿去哪躲雨了呢?朋友说,车库,地下室,老房子,小弄堂的瓦檐下......多的是地方躲雨啊。
对的,才想起那天在地下车库,看到一只淋得像落汤鸡一样的麻雀,羽毛快掉光了,孤零零站在那里,来来往往的汽车,骑着电动车的人们,忙忙碌碌,谁也注意不到它,即使注意到,也没有了小时候捉麻雀的兴致。
社会在进步,人类文明在发展,时代在变,我们亦随时代而变。鸟儿也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规律。所以,它们大量繁殖,不能适应环境者终被淘汰,生存下来的强者来延续种族。
乡村,老房子,固然是鸟儿温暖的家,如今公园的桥底下,山洞,公园的小木屋……又何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