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一份理想的工作,最好是follow your heart,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或职业,方能做出成就。
然而在实际的职业咨询中,我发现很多人以兴趣为由,比如,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从而一直在不断地选择各个领域的路上,却从来没有进入一个领域的内门。
试想一下,假如一个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到了50岁还在寻找自己的兴趣,这样的职业生涯,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那么,假如真的找不到兴趣,那该如何是好呢?
一、
“老师,我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是不是没救了?”去年这个时候,我和安安(化名)咨询时,安安就流露出了一丝不安与惶恐。
我看了看安安的履历,可以说安安这一路,更像是基于外力的安排。
安安从小到大都是学霸,让她苦恼的是,她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对她而言,当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搞好学习成绩,安安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成绩一直遥遥领先,高考那一年,听家人说某高等师范学府的某某专业在全国属于领先位置,她想也没想就报了,结果还就考上了。
毕业之后的她因为优秀的成绩,被一所名校录用,成为了一名老师。
然而渐渐地,她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和琐碎,同时通过阅读很多微信文章,她得知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活得精彩的人,她开始动摇了,甚至一度想要通过寻找一个爱好重新探索职业方向,于是利用学校放暑假期间,她开始在外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想到自己在校期间学过编程,于是就想寻找相关岗位。
但遗憾的是,编程的工作内容更新换代太快了,她在线所学的计算机语言如今早就没人用了,于是她就报了一个培训班学习编程,可她突然发现,自己似乎对编程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有兴趣。
那么,处于十字路口的她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二、
我明白,安安的困扰是当下很多年轻人共同的困扰,那就是,在鼓吹个性和兴趣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你发现自己没有兴趣或者没有什么鲜明的个性,仿佛就会被人视为“异类”一般,从而让你倍感无力而迷茫。
让我们顺着时间的河流向前追溯,从他人的故事里,我们或许能对“兴趣”有一番重新的思考与解读。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贾立群。
图为贾立群贾老师在业内被称为“B超神探”,足见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在推崇个人品牌的今天,贾老师无疑是一块响当当的个人品牌。
有一期的《新闻联播》曾经对这位神奇的贾老师进行过报道,那个时候,这个外表朴实无华的贾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自己当年上山下乡自己烧锅炉,只要轮到自己值班,大家都会说,有小贾给大家烧锅炉,今晚一定冻不着。
在东北插队那会儿,“很多人都会记得他,从砖窑里扔砖给卡车上的人,不扔到胳膊不听使唤不会停下来;干木工活儿和老师傅一块儿上房梁;做瓦工活能独立砌一个墙角。因为工作出色,他曾被派去烧锅炉。他烧锅炉基本就没封过火,多早起来出车的人都有腾腾的热气烤发动机......他让所有平凡都不同凡响”。
贾老师是多年的老模范了,他的工作岗位是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常见的描述为“36年接诊30多万名患儿,7万多疑难病例,挽救了2000多危重患儿的生命。”——而这些,还只是截止到2013年的数据。
三、
1、不是有了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如果你仔细体会不难发现,一件事情哪怕你开始再有兴趣,但如果你做不好,这种兴趣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到底什么是兴趣?
心理学的对于兴趣的定义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从这个角度来看,兴趣的本质其实只是一种态度与情绪。
假如你的孩子从小就对音乐感兴趣,那么TA一定会有相应的态度与情绪反应:
相比体育频道,TA更喜欢收看音乐频道的节目;同时,TA听见音乐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并且能自得其乐——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有理由认为,你的孩子在音乐这件事情上,显然是有兴趣的。
然而如果你想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TA成为一名“特长生”或者有可能今后成为一名音乐家,仅仅靠这种态度和反应是远远不够的。
你需要给TA报音乐方面的培训班,或者请专业的音乐老师教TA,接下来,这个孩子需要面对的是多年如一日的反复练习与训练,才可能通过层层考级一路通关,才有希望学有所成,成为TA的优势甚至未来的职业方向。
2、任何领域的入门,对新手而言都差不多
如果我问你,对于一个初学音乐的孩子而言,最难熬的时光是什么时候?
十有八九的人都会告诉我,最难熬的莫过于最开始的那段时光,就是练了一段时间却发现没有进步或者被老师批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的时候。
这就是关键问题所在。
也就意味着,其实不论兴趣也好职业也罢,对于新手而言,都会经历一段极为不爽甚至痛苦的时光。
如果这个时候坚持不下来,之前再浓的兴趣也会很快烟消云散。
这就是兴趣的两个关键点:
第一,你需要接触外部事物。
比如一个孩子正式报班或者请家教开始学习音乐,才可能谈及兴趣的培养壮大;
第二,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否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能否接受到正面反馈。
这种正向激励非常关键,它能让我们的头脑产生一种亢奋/愉悦的感受——也就是说,存在某个外部条件刺激我们的神经元产生多巴胺,从而给我们传递这种兴奋、愉悦的感受,这就是大脑的“奖赏机制”。
而对于任何领域的新手而言,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或者缺乏外部条件使其大脑能够产生多巴胺,兴趣容易转瞬即逝。
3、一份理想的职业,到底是怎样的?
首先,你要有一个职业目标。
在贾老师那样的年代里,我们的父辈有很多人和贾老师一样,他们基于外力的安排,起步于一份不起眼的工作,然而,那个年代的人身上有一种坚毅的品质与信念,那就是,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设法将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
这难道不是目标吗?
目标未必多要么宏伟多么与众不同,有的时候,信念或志向本身就是目标。
你立足一个岗位上立志于做到行业第一,这就是一个值得称赞的目标。
其次,除了兴趣之外,还有其他路径去找寻适合的职业。
一份理想的职业,从根本上来说需要具备三个要素,分别是成就感、归属感与自主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兴趣只是寻找职业方向一个线索而已,对于那些兴趣不明的人而言,过分强调兴趣往往适得其反。
四、
我们追溯贾老师的职业经历,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
贾老师当年的上山下乡是一种时代潮流,没的选择就去了;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中,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的他通过自己的工作获得大家认可,被举荐上了工农兵大学;读大学期间,他喜欢无线电和汽车,但推荐上了医科大学他也就读了;在学校期间,据说他学习十分刻苦,一度把头盖骨放在枕边悉心研究;大学毕业后被分派到儿童医院的放射科,而放射科在医院内部属于辅助科室,可他又通过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做成了顶尖高手,将贾氏B超推向炉火纯青。
事实上,任何行业,如果你永远只停留在浅层,困惑和迷茫只会如影随形,你感受不到游刃有余的快感和成就感,更没有见微知著的洞见与心得。
现实中,很多人往往在新手阶段就宣告放弃,并扬言这里并没有TA的兴趣。
最后,抛开物质回报,多去想想为何选择这份职业?
我遇到不少咨询者,他们在咨询前都感觉职业咨询师这个职业不错,其中有一部分人认为,职业咨询师是个挺酷的职业,一边聊天一边就把钱赚了,看起来既轻松又舒适还能赚钱,似乎是最理想的职业了。
但是问题在于,咨询师既然是一份职业,也就意味着它逃不开最起码的职业定律,那就是——
你能给咨询者提供怎样的价值,才能够让咨询者愿意花钱找你咨询?
通常说来,如果你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不擅长和人沟通、对人不感兴趣、不喜欢动脑钻研、不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进修提升、无法帮咨询者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也不是发自内心真诚帮助他人,那么这份职业恐怕只会让你失望,它无法给你带来你所期冀的物质回报。
五、
前文中的安安经过梳理之后发现,原来自己具备当老师的潜质,只是卡在无法获得认可上。
所以这看起来是一个职业选择问题,实质上是职业适应问题。
最终,安安坚定了自己做老师的方向。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几天前她兴奋地和我们反馈说,自己被评上了教坛新星,领导同事及家长对她的评价很高,她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假期也没有闲着,刚去外地学习回来,争取开学再创佳绩。
如果你从安安的故事里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或者,你从贾老师身上看到了另一种可能的人生,我想告诉你的是,对于兴趣这件事,其实没必要过分纠结,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不论因兴趣而起还是迫于外力,成为高手的规律和路径都大同小异。
而如果你到现在都不曾发现自己的兴趣,我的建议是,不妨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出发,在一个点上做到优秀。
因为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所谓的优秀,除了选择之外,更是一种能力和习惯。
【发呆片刻】
承担,才能成长。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职场女性作家,咨询时长1000+小时。文章偏干货,有思路有步骤,帮你搭建一套实用易操作的思考体系与方法,为你的职场发展与个人成长助上一臂之力。
网友评论
一件事情哪怕你开始再有兴趣,但如果你做不好,这种兴趣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我认为兴趣是优势和天赋的外在体现,因为具有天赋优势,做的好。才会感兴趣吧…?
贾医生的案例值得借鉴,说明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都会有成就。不过我认为他的优势和天赋正是坚持,研究,钻研,他以前喜欢汽车,无线电。这种也是技术类工作。他的个人特质,天赋更适合之类工作,医学跨了领域,但同样需要耐心,坚持,研究,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一些浅见,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