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长大之后圈子越来越小了,交新朋友越来越难了,尤其是离开学校以后,除了同事和以前的朋友就不怎么认识别人的问题是你老朋友都在渐渐的流失。
经历不同,阶级不同,三观不同,渐行渐远成为必然的趋势。以前可以穿一条裤子的兄弟,现在连给对方一句问候都需要小心翼翼,就像兰姆老师说的“童年的伙伴就像童年的衣服,长大了就穿不上了”,相应的微信上的“好友”却越来越多了。
莫名其妙的加了很多人,逛街买个衣服,拿个快递,对方都要求加微信,彼此交流也不少,用语也可以说是亲切温馨,充满了人情味。
“亲爱的,好久没见你了,你最近都不逛街了吗”?——商场的导购员说。
“你怎么还没回家呀,我等你好久了 ”——快递员说的。
有时候好不容易遇到一点有趣的人,开始兴头挺足的,约好下次见面再聊,结果就没有下次了。
小时候我们随便遇到一个同龄人,就可以很自然的过去搭讪,说“你也在这啊”“要不要跟我们一起玩”。你很容易跟对方成为朋友,而现在我们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变少了,社交能力也在逐渐退化,只要面临社交,就意味着要面临大面积的尴尬,不知道跟陌生人聊什么也成了当代社会一大难题。
2
最大的感觉就是交新朋友,要从头开始交代自己的人生,要回答“你是哪里人”“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兴趣爱好”等三个哲学问题,就像查户口一样,好特么心累。
平时上班已经很累了,晚上回家只想葛优躺,玩会儿手机,跟自己待会儿。
休假的时候睡个懒觉点个外卖,就下午了。发发呆,刷两集电视剧,一天又过去了。
交朋友的激情完全退却。
尤其是一想到交朋友就要出门见面,出门见面就要洗头化妆,还要打开衣柜挑选合适的衣服鞋子包包,T恤短裤人字拖显得太随便,小礼服高跟鞋又显得太正式,我又不是去相亲约会,光是脑补这个程序,就特么的元气大伤,瞬间觉得我还是适合孤独终老。
有时候难得出现在社交场所上,一群人聚在一起,看着挺热闹的,然而并没有合群感,大家明明不熟却要装熟。我们要迁就其他人,要融入话题,还要假装对方讲的段子很有趣,自己在八年前完全没有听过呢
烦求死了。
前段时间,同事下了决心要去拓展朋友圈,参加了一个小的同城聚会,花了三个多小时,收获特别大。
她认识了四个朋友。
包括一个自称“一夜七次郎”的秃头大叔,两个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去韩国整容的小妹妹,以及一个有点小帅的男生。
她决定跟这个男生多聊聊,三句话之后对方问她“需要买保险吗”
3
说真的,不是不想交朋友,只是有些力不从心罢了,生活压力特别大,时间和精力完全不管用,这就导致我们越来越功利,要去交新朋友都需要一个人说服自己的理由,要不就是找另一半,要不就是找人脉。
与此相饽的是朋友的含义是什么
百度有个特别好的回答是,无目的的交往更动人。事实上这个理论也是依据的,社会科学家认为,交朋友要具备三个条件,在同一个空间相处,无功利的目的,放下戒心,暴露自己。
我们读书时这三个条件特别容易满足,大家在一个教室上课,每天的相处除了读书,就是玩儿。女生一起追星聊八卦,男生比赛玩弹珠纸牌。那个时候对身边的人没有防备,兄弟情谊比天大。
后来长大之后我们跟其他人共处,所以常规的空间就是办公室了,但大家又说,不能和同事交往太深。
长辈也总是动用一大批俗语教导我们,什么防人之心不可无,什么逢人只说三分话,什么九浅一深,啊不,是交浅言深。
问题是,特么不敞开心扉,不一起抠脚聊八卦,哪还做什么朋友。
去哪找朋友,怎么和陌生人发展为朋友,都已成为让我们烦恼又待于解决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