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历史人文社科
苕木匠读《周易》(9):周公斗成王

苕木匠读《周易》(9):周公斗成王

作者: 苕木匠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09:41 被阅读42次

    十三、高手过招推太极

    在周公解决三叔的问题时,姜太公和召公也没有闲着。两个人一边调兵遣将防守王城,一边商量阻击周公的对策:在周公锋芒正锐的时候,既应当避免与之正面交锋,又不能放其走进王城。对,上上策应当是维持双方实际控制区的现状,以待时变。那就试一试吧。于是他们派成王的小叔叔、周公的九弟、还是一个十多岁小毛孩的封带着一株“异母同颖”的植物去见周公,对外宣称是给周公平叛成功的奖赏。

    所谓的“异母同颖”,也就是有两个主杆却在上面合成一处、只有一个共同顶端的植物。这在今天杂交架接技术普及的时代当然不稀奇,但在当时却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幼稚的唐叔封是作为成王的特使,高高兴兴地带着宝物来见兄长的。

    但周公一见这玩意就来气,因为他明白这是召公和姜太公这两个老头在捣鬼。意思很明确,就是分而治之,周公主东的意思。或者说,召公和姜太公借这颗植物向周公传达的是王城己经由成王主政的信息。是明确告之周公:你想摄政?门都没有,你不能再回王城了。就用已经抢到手的半个饼子充充饥,当个半王吧。还只是暂时送给你当一当的半王。

    周公这时的处境其实不妙:身处三叔及商的势力范围,难于得到民众的支持,东边是尚未平息的淮夷之乱,而西边的根据地又传来了政变的消息。姜太公和召公之所以敢在这个时候为成王要权,除了他们趁周公在王城的势力较弱之时控制了王城局面外,看中的应当也正是周公当时的困境。周公对自己的处境是清楚的,对召、姜两公的势力和才能更是不敢轻视,所以,他选择了先站稳脚跟这条路。他假戏真做起来,用两年时间将东边各反抗势力扫平。立足已稳后,周公开始还手了。他写了一首名叫《鸱鸮》的诗送给成王:

    猫头鹰啊!猫头鹰!

    已经抓走我的孩子,

    不能再毁坏我的家。

    恩爱呀,辛勤呀,

    生养孩子多么可怜呀!

    趁着天还没有下雨,

    我要取那边家乡的泥土,

    修缮好我的门窗。

    如今你这些手下的人啊,

    也可能要来侵害我。

    我的手上没有足够的材料,

    我去揪那开了花的茅,

    我去积攒没人要的小草。

    我的嘴已经累病了,

    唉!我没有安定的住所。

    我的羽毛凋零,

    我的尾巴残破,

    我的破屋摇摇欲坠。

    在刮风下雨的飘摇中,

    我只能发出惊恐的鸣叫。

    读这首诗的感觉好像很凄凉,其实诗中充满了杀机。

    如果意译的话,这首诗的第一段大意是说:“王权我可以不要,但你们不能阻止我回到周原故士这个家乡啊。为了取得周族现在的这个王权,我辛勤努力,付出了很多,不容易啊!”这是在对成王摆功劳,倚老卖老。

    第二段的大意是说:“趁着你们还没有攻击我,我还握有兵权的时候,我要在你们所占据的我的故乡找地方修好我的王城。但你的手下人啊!可能要欺负我,不让我完成。”当时的召公在王城统率王师,保卫成王,阻击周公。而姜太公已经到齐国就封,并着手夹击周公。

    第三、四两段的大意是说:“我这么做是不得己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我给你们解释得嘴都病了,你们还是不相信我摄政的好心,还是不让我回家。我可怜啊!人到晚年却还没有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家。”

    高手过招有如太极推手,看似平常,却是很厉害的哦。这首诗又厉害在哪里呢?周公威胁成王,如果还是不让我回王城,我就要另立山头,筑一个新的王城给你们看,给大家看,让民众都知道我们之间的矛盾。

    这有什么厉害的呢?因为大凡有成就的政治家,一般都是要有“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本领的,否则干不长。譬如我们前面说的:周公想篡权,但又怕天下不服,所以就说我只是代成王主政。召公想为成王要回权力,就送周公双杆禾,也没有公开王室的矛盾。

    周公现在作这首诗告知成王,他将要筑王城,这无疑是威胁成王将向天下公开王室的这个矛盾。而一旦公开,成王肯定很难堪,哪有一国两都的道理。所以,成王对周公的这首诗及诗中的威胁很是不满,但又不好发作,因为是成王派唐叔赠“命禾”任命的他这个“二王”啊。所以,我们说这首送给成王的诗是很厉害的,将允许周公回王城(不敢),或者允许他筑王城(不想)之间进行选择的难题推到了成王的手里。

    成王该如何做呢?这还真是一个考验双方智慧的难题,是一场斗智斗勇的好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苕木匠读《周易》(9):周公斗成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ue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