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写得不错。说是一个职场人在离职时,最能体现出他(她)的人品所在。
我曾经不止一次观察过同仁离职,看得我感慨万千。2015时在青岛,同事海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但是由于家庭原因无奈离职,在最后的一个下午,同事们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的时候,我偷偷看到海洋在主动地最后一次打扫着办公室的卫生,打扫得非常认真仔细。说实话,当时在边上偷偷看着的我,眼睛湿润了。
2002的时候,朋友绵绵(女)已经在ABB公司工作了六年。最后大家为她送行的晚宴上,作为外人的我有幸参加了。当问及绵绵离开时的心情的时候,绵绵回答了一句:“我上午抽了半个小时跟我用了六年的桌子告别,我摸变了它的任何一个棱角和划痕……”
站好最后一班岗、按照公司的要求做好所有的工作交接、有礼有节的向前同事告别,以及整理好自己的办公环境、退出工作群等职场行为,在员工离职时被普遍点赞。这是肯定的。所谓离职时体现人品,有道理!

但是从公司的方面来看,员工离职时,也同样能并且非常容易地看出这间公司管理者的格局,甚至是关乎到这间公司的前程。
百度有一个作用,仿佛是公司评价。就是你在百度搜索里输入公司的名字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标题是“XX公司怎么样?”的问题。我留意了一下,但凡是在某一公司名下回复的,几乎百分百都是差评。
为什么会如此?我想员工因为委屈才离开是一个方面。员工在离职时被刻意地折腾和最后的伤害,怕是最深刻的“最后印象”吧。
几乎百分百的老板,碰到市场营销过程中出现的伤害公司品牌的事情,都会震怒。这足以看出老板对于品牌的注重。但是几乎所有的老板,对于员工离职时的“被刁难”和“被克扣”几乎全部都是“不察”状态或是“默许”态度。岂不知后者对于公司的品牌影响,更甚!
为什么?因为从人事部以及财务部故意作出的“离职刁难”或者“薪资克扣”,是为了公司好,一则是为了给公司留住人才,二则可以给公司或者老板“节省成本”,“省钱”。
但是你就没想到过,人一旦确定要走了,你打情感牌都不一定能留得住,你刁难就可以让人不走了吗?你千方百计替公司狠狠地宰了离职员工的“最后一刀”,确实能让员工少从公司领走几百或者几千块,但是节省的这些成本,会不会买断了员工对公司最后的感恩,说不定还会给公司造成几百上千倍的品牌损失?
老板们到这里要出来喊冤了:“他们下面人做的事儿,我根本不知道哇!我怎么能管得这么细?”
答案是:对不起,你不默许,下面的人没人敢于这么做!——这是唯一的答案。
离职时,能够看出公司的格局,甚至是这间公司的前景。虽然事情是下面人做出来的。但是品牌的锅,却得公司來背,老板來背!
我倒是遇到过一件让我颇为感动的事儿。从一间公司离职时,和直接老板因为离职面谈谈得并不是非常愉快。但是我在面试下一家的时候,下一家公司竟然背着我作了关于我的背景调查,而调查的对象恰恰正是和我谈得不是非常愉悦的我的这位“前直接Boss”。没想到这家背调我的公司得到的怼我的评价竟然是一句话:非常的专业、职业和敬业!当然,我不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和我一样的好运气。我不相信职场每一个老板都能有如此的格局!
有人说,人欠你的,天必还你!但是从能量守恒定律的角度来说,“你欠别人的,也一定会还回来。说不定代价更大。”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对一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一个公司来说,也是如此!
我相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