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足太阳脉令有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经出血,春无见血。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阳明令有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骺前三痏1,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癞踵鱼腹之外2,循之累累然3,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4,刺之三痏。
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瘛瘛然5,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
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瘢下间,去地三尺所。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瘛瘛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腰痛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瘛瘛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腰痛引少腹控沙,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注释】
1、痏(wěi,音委):瘢痕;针刺的刺数;穴位;疮疡。痏原指瘢痕,针灸学中指针刺后所留的针眼。《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出血。”
2、癞踵鱼腹之外:在腿肚和足跟之间鱼腹之外的部位。
3、循之累累然:摸上去有结络累累不平的感觉。
4、默默然不慧:沈默寡言、精神抑郁不爽的样子。
5、目瘛瘛chì然:眼睛视物不清楚、模糊不清。
止一箴言
1、中医常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不通,血泣也,一因于寒湿不去,二因于外伤淤积不消,故常用活血化瘀之法治之,于内则攻之以毒药,于外则刺出恶血而已。痛则因于血,肿则因于气。因于血,病发于内则痛,因于气,疾显于外为肿。或毒药攻其内,或针砭刺其外,然皆以泄其邪气恶血,和一而已。
参考书目
1、李志敏 主编:《黄帝内经》,京华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译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3、【春秋】老子 著,止一 解读:《道》,https://www.jianshu.com/nb/53487517,2023年9月13日。
4、止一 著:《“1+1”教学》,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