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一个古老的磨盘,是祖宗留下的,多少年来,磨盘一直竖立在乡下家门口。祖父说,这磨盘虽然笨重而不值钱,但子子孙孙永远都不能丢弃,要让这磨盘上篆刻的家风——勤俭、朴实,世代继承。
这磨盘上并未刻字,但任何人看到这磨盘,都能读出“勤俭”二字。磨盘是石制品,非常坚硬,但整个盘面光滑万分,尤其是穿绳的孔,明显磨得很大,那是岁月的洗礼,那是我祖辈辛勤劳作的痕迹。每当看到这磨盘,看到那些穿绳的孔,就仿佛看到我逝去的老太太老太爷们用自己的身体,牵着着磨盘上的横梁,如黄牛般夜以继日地转圈,使出自己的每一分力气来换取糊口的每一粒粮食,留给后人“勤俭”的家风。
祖上贫穷,曾经几代人都在这厚重的磨盘上寻找出路,得以存活。
听爷爷说,我的老太爷一家老小十口人,到地主那里求爹爹告奶奶地租来几分地,每到收割期,交完租金,便食不果腹,遇到灾荒,更是难以维持生计。无奈之下,便靠给人磨面为生。这可是个苦差事,当时没有脱粒设备,全靠两片磨盘一粒粒碾轧脱壳,推石磨是异常笨重的体力活,一般都用畜生来推,但在当时,家中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钱买畜生,所以,老太爷家的脱粒碾轧设备全是靠人力的。
有时候,一连几天都没有人来磨面。这时,老太爷就开始为下一顿发愁了。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麽麸皮的,我老太太开心的什么似的,他笑呵呵地把麦子洒在磨盘上,盖上另一片磨盘,把杆子肋在腰间开始推着磨盘转圈。麦子被磨成粉末,从磨盘的夹缝中流出来,这就是麦稀,用箩筛去麸皮就得到面粉。头几圈还不算费力,到后来,连吃奶的力气都用尽了。劳作结束,主家拿葫芦瓢在麦稀中舀一勺,这便是我老太爷劳作的工钱,碰到小气的,舀起来还要再抖一抖,抖掉一点,又抖掉一点。就这样靠磨面换取一勺粮食,一勺一勺地积在那里,这就是全家活命的口粮。
家族中每个孩子出生后,家里人都要教他们哼唱磨面歌,边唱边做着牵磨的动作:牵家磨,骑家磨,磨面粉,做烧饼,啥人吃?宝宝吃,吃了读好书,吃了有出息,吃了懂得勤和俭,朴朴实实做个人……以此来告诫子孙时刻不要忘记“勤俭朴实”,懂得忆苦,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懂得做人要老老实实。
小时候,我一直不明白,歌曲中,为什么总把“推磨”这个词说成“牵磨”, 后来,爷爷告诉我,老太爷将磨盘上的杆子勒在胸口磨面,长期的贫穷、饥饿,超负荷的劳作导致他瘦如柴火,到最后,用整个身体伏在磨盘上牵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伏在磨盘上牵……
“牵家磨,骑家磨,磨米粉,做烧饼,啥人吃?宝宝吃。吃了读好书,吃了有出息,吃了懂得勤和俭,朴朴实实做个人……”我和儿子唱着祖辈留下的歌谣,我对他说,虽然我们拆迁了,但磨盘必须跟着我们走,而且,以后,要传给你的孩子。
四叶草讲故事-家门口的磨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