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参访了十位善知识,已经经过从初住到十住的一个循环,从十一参妙见开始讲十行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分别为三贤位之初贤位、中贤位、上贤位。
从行法上看,十住位,通常讲正法行;十行位为随缘行,来到中贤位,重视力行;十回向,是总持行。
以十度配位。十度即施戒忍进定慧方愿力智十波罗蜜,十行位,开始进行实际修法如何布施,相会现前;持戒如何持,相怎么现前;十回向,就是综合运用了。每个人体验,在认真执行层次上有差别。
不要以为初学的三归依五戒简单规则,去除贪嗔痴,勤修戒定慧,不是到高级就不要了。随着程度提升,境界不一样。要在这地方用功。随着境界提升,在基础上越有成就才对,对前面修学的,经常拿出来反省,华严讲初发心即得阿耨三多罗三藐菩提。
随着程度提升,知道怎么出离,三归依会超越,不会放弃。修学不要忘失根本。信、住、行、向、地、等六位法门,全部是十波罗蜜在循环的,这只是一个纲要。
善财童子告别慈行童女,在去参访下位善知识的路上,随顺思惟菩 萨所住行所证智,众生名号差别际等十四个甚深。如听经,从家里到道场,就要随顺思维了。
从上一个到下一个知识之间的过程,就是情境的转移,从一个时间到另外一个时间,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人,从一个人到另外一个人,在这过程中怎样修行?,从一点跳到另外一点很快,提起正念,随顺思维,很好修。
佛即觉,尽虚空遍法界,碰到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佛,带来觉悟,就是善知识。男的叫长者,女的叫优婆夷。他瞪我,我修忍辱;对我笑,我修爱语利行。如看到7路公交车,就提起七菩提分;看到4路,进行四摄法,这就是随顺思维。随顺思维,生命品质会逐渐地提升。
《净行品》,是信位修行法,随顺思维,随境起愿,一直贯穿到成佛。不要对立,统一在一个中心里,越纯越善,那个中心,越美好越幸福。放下不好的习惯,除掉生命因素里不良因素,如痒。
所住行甚深,心安住在哪里,心怎么行,在菩提道上永不退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就是行。恒顺众缘和合而生其心,恒顺众生就是住。《金刚经》从破、从反面的立场讲,无所住;从《华严经》讲,是有所住。其实完全是一样的,只是语言文字不同而已。
无所住、不执著,才会恒顺众缘,无住生心,还是有生心。恒顺众缘,本来就是无住。把心安住在什么,一定要怎么,就是有住。不要有太多的原则,不要有太多的标准,不要有太多的观念,原则、标准、观念都是有所住。我的原则就是不执著,还是执著,还是要破。自己要去体会。
没有原则的人,只有“是”,没有“不”。社会教你对立,有“我”的存在,教你说“不”。有“我”就有痛苦,主张、观念越多,痛苦越大。能干的人要注意,就是原则多,意见多,业力大。不要以为我的存在是多么了不起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切烦恼、苦难的根源。
觉醒,找回真正当家作主的真我,先让它显现出来。显现出来,是真正的般若智慧,无所不知的智慧会展现出来。赶快把自己转入菩萨所住行的境界里。
思惟众生名号差别际甚深。不是姓名学,五行算笔画。思维空间可能你从来没有打开过。见面很熟,南无观世音菩萨,就有形象出来;南无文殊师利菩萨,马上青狮子,拿剑出来。可以拟人化。南无香云盖菩萨,长成什么样子不知道,如何拟人化?
佛 菩 萨名号,不能拟人化。像法时期可以;末法时期拟人化,根本就弄错了,要性德化。菩萨名号是性德,某一种性德的特征,佛的名号是性海。佛菩萨代表这样一个性德,只是这样一个意思。
众生名号,名号是一个符号,只是代表一个人,不能变成一个人。你知道,观念上却重叠起来。人家骂“名字”符号,你以为在骂你,把它(名字)当成自己,痛苦就来了。如指着鼻子骂,也可以,这个是假相,真的那个我,不会损失;歌颂它,也不会增加。褒贬,毫无意义。
名字相障道很厉害,以为名字就是真实的。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媒介,透过它了解到真实的部分。被骂,会不舒服,从这地方起观。除掉名字相,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运用。名字相,语言相,心缘相,一样都是虚妄的,不要有这种错觉!(海云导师讲华严,圆明心要笔记11.1)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