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落英缤纷烟雨亭透视经典
陈村故事Ⅱ文墨书香之(一)门风家训

陈村故事Ⅱ文墨书香之(一)门风家训

作者: 陈红中 | 来源:发表于2020-09-08 08:50 被阅读0次

    走进陈村这个文墨村庄,先辈们创造的农耕文明遗留已所剩无几,庙宇牌坊几近全毁、家谱圣祇丢失殆尽,古道老院坍塌落败等等很难看出文墨村庄的气势景象,追寻文墨足迹十分困难,好在文明的创造者是人,有传说有故事,家教家训才是文明传承的启蒙,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强大的真正精神主宰。

    在中国"教子无方"、"家教不严"、"子不教父之过"等人人熟知的口头禅,都是人们评判一个人修为的根源依据,从来没人把学校单位的管教当作行为不当的自嘲依据,可见家教家训的重要性,在陈村残存的二十多座院落的中,能看出或辩清的门颗牌匾楹联,能透露出悠悠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气息,散发着浓浓地文墨书香,体现了先辈对家教族子弟的要求与希望。

    耕读主题门前训,忠孝礼仪户户清。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最基本的两件事就是耕与读,耕读是农村发展的主题,耕作是生存的需求,读书则是进步的前题,体力与脑力劳动的有机结合,才是成就家庭兴旺、培养人才的法宝,因此,冠以耕读二字的门额牌匾最多,先辈们在自家最明显的门户尖子上,用醒目的字体告诫子孙一定要用心做好这两件事,当然这也有门户家庭富贫贵贱之间的区分的意思。如石坡院(现属陈明林)大门立体砖雕"耕读传家"牌匾,为乾隆柒年,陈姓中门十八世陈魁亮六十岁时恩赐所题,至今近280年保存尚好。垅底下陈明娃主窑门额为木刻"耕读并训″,并在砖面上烧制道光二年起砖具体时间及前后邻居的相距尺寸,实为难得。破底窑大门是砖刻"耕读第",陈五喜老院大门也是砖刻"耕读第",内大门为"勤谨和缓",而且砖雕花饰尤为美观,文雅气息浓厚,能充分体现主人意志和愿望,家人们在进进出出之间,时时刻刻不忘祖辈初心,取得家庭的始终圆满。   

    在那落后的农村,耕读之间也是有矛盾的,特别是贫寒之家尤为突出,大多小孩不到十岁就参与家庭劳作了,原山西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哲卿曾告诉过我,他小时在村里劳动读书的情形,因家寒劳力少,白天到后山煤窑驮炭,就把书本捆在驴屁股后,自己拽着驴尾巴边走边看,虽然晃荡但能看,晚上家里没灯,就索性住学校与同学凑合看书,一次学校考试,因要与父亲一块种玉米,就没去参加,是老师追赶到地里替他下种,他才回校考试,还取得好成绩,并在老师的劝道下,家人才重视他的学习时间保证。其实,很多孩子在那个年龄都会顺从父母安排,虽然有读书的大抱负,但在传统中,则会先顾及大人的辛苦,家庭的实际困难,放弃了自已读书的远大理想,而陈村历史上读书人多,忠孝大义,礼仪规矩家家门清,在行为规范中有人评有人管,形成浓浓的文墨风气,正是代代有自我牺牲精神,为下一代有志读书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支持,形成示范效果,良行循环扩大,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值得继承发扬。

    身行勤俭传家宝,好施乐善义薄天    

    耕读是立家的主题,勤俭则是实行耕读与治家的根本,农村喜欢勤快人,关于勤俭的家训故事更多。我们家老主窑的门额是乾隆年间的木雕"勤俭治家",闫院知州主窑则是"克勤克俭"也为木雕,时间不详但一定更早,陈东楷老院主窑则是"劝俭治家"等,这些多在院内主窑门框中体现。大门也有多为楹联,如陈华俊家老院砖刻楹联是"治家道勤俭为首,正纲常孝第当先"门额为"图安宅";陈波大老院大门为"处世莫如为善好,教子惟有读书高"门额有"乃家乐建”"乐善不倦",其中,刘家垣镇志收录了两幅清道光年间木刻牌匾,一幅为陈安德院大门的"一乡耆硕",为道光十五年特受汾西县儒学正堂陈姓先辈;一幅为姜记丑老院大门的"督运良才",已丢失,还存有"知守已"木刻门额,为道光十八年表彰姜姓拔贡主人,兄弟俩一名克勤,一名克俭,都文武兼备,可见勤俭操守在本村先辈们敬重程度,也正是这种良好传统风气,上行下效,形成家庭之间的比赛较劲,促进了文墨陈村递进式发展。   

    陈村解放时,有"姜家地主陈家富"之说,意思是富贵主要出在这两大姓,其实,这些财富都是靠血汗挣来,从这些家庭的门额看,有一些变化,如有"乐天知命""崇尚清贞″"乐善不倦""云蒸霞蔚"等,对后人的操守有新的要求,崇尚更高的境界,但基本上把乐善好施当作本分,善行义举当精神追求。修桥补路、兴修水利、创办学堂等等村民都会竭尽全力,村中原东西两面牌坊,四个洞巷等庙堂都是先辈们积攒钱财义务合力而为,陈姓家谱记载在乾隆年间,本村组织百十号人马,大战猫儿山(磊上村北通往汾西县城)要塞通道,历时十余年而成,要塞距离本村有几条沟梁,跨越四五个村庄,可见当时先辈的遇到的困难之多,决心之坚定,就是这样的大事,要不是本村陈志俊路过发现残碑记录,费心拓片恐怕也早已湮没于尘海中,再难有人知晓。

    光前裕后苦中求,文明村风名远扬   

    陈村民国时期建造的最后一个四合院,要数村东头陈福庆家的老院了,其门额是砖刻"光前裕后",门楣砖雕人物花卉十分精美, 主人之一陈进贵毕业于民国知名大学朝阳大学,官至国民党的县长,当时家中富有,家中妇女虽贵为太太,尤如雇工,同样参加各种农业劳动,能省一点算一点吧,这种严厉式的挤压个人潜能的家庭管理,在本村的各姓各门中很有代表性,终年劳作不闲,省吃俭用,不肯享受,耐心积累扩大家产,看似无限风光,其实满是辛酸。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陈村人把吃苦耐劳精神的历炼,无限度地展现在耕读、勤俭、忠孝、义善等具体礼仪行为中,无论男女、无论大人小孩,在上辈简单甚至粗暴的管理中,激发出一朵朵活力四射的灿烂之花,闪耀着文墨村庄的光环。  

    耕读传家、勤俭治家、忠孝齐家、谨慎保家、和善兴家这些理念不仅刻在门额上,落实到操持中,也形成浓厚的文明氛围,被先贤们传承发扬广大。本村陈姓中门二十三世陈洪范老人,我儿时的影响,他当时有七八十,有时穿土布长袍,戴金边老眼镜,时常拄着拐杖,挑着龙卧铁钎去地里,他大多是边走边大声背诵古书,朗朗上口,在村里很远都能听见,也坐在西院门前石坡上的青石上背诵,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孩围了过去,他一一问名字并点评,当问到我时,解释说出自哪里,便大声诵读"…声如洪钟…"一大段,其实我们什么也不懂,但声如洪钟四字与他背诵的情景却深深地印刻在我们脑海中,直到我上高中后,才知道他背诵的是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的"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位先生,还在晚年记录了陈村历史上很多大事件的来龙去脉,他编写陈姓中支一脉小谱为陈姓论排辈数、编族谱起到重要作用,在西门二十九世陈果元长子出生后,他还专门走去看望,兴奋地说,我终于看到第七辈的陈家人了,也应证陈村陈姓是世存八代人的兴旺家族。  

    家教的故事很多,各有特点难以尽书。文墨陈村,早在村民的传承发扬中,潜移在人的血脉之中,流淌不息,使陈村由文墨村上进到文脉村,并会源远流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村故事Ⅱ文墨书香之(一)门风家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pl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