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网:“新一线城市崛起系列”的前两篇,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了北上广深之外,中国现阶段都市圈中综合水平最靠前的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
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内部衍生出的都市圈,其实还不仅是上海、南京和杭州三个,苏锡常、宁波、合肥,也各自拥有不同级别的都市圈规划。
回顾2018年,合肥可以称得上是黑马城市。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的“销声匿迹”之后,终于抓住时机,全面爆发,从强三线城市迅速向弱二线城市完成转型。
比邻江苏、浙江两省,长江、淮河两条水道穿省而过,都为安徽确立了良好的区位优势。而伴随着长三角扩容之后,多个安徽城市被划入大长三角城市群,对于安徽未来经济的发展更是巨大的利好。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合肥都市圈,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点。
合肥都市圈成员基本情况
合肥都市圈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那一年,“提高经济首位度,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的基本调性被确立。
2007年,“以合肥为中心,以六安、巢湖为两翼”,确立了合肥都市圈最初的阵营。随后,2011年,规划范围被调整扩容为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桐城市和定远县,2013年滁州加入。
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合肥都市圈地位被国家层面确定;同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出台。全力做大合肥,成为共识。
合肥都市圈最终版,包括安徽省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桐城市(县级市),土地面积占全省的40.6%,人口占全省的43.2%,区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接近59%。
数据为2017年,如暂缺则自动使用更早前数据2016年,合肥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06.3亿元,财政收入243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8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98.0亿元,占全省比重分别为58.9%、55.7%、58.4%、58.3%。
按照规划,到2020年,合肥都市圈总人口约为1500万人,其中合肥800万,芜湖420万,马鞍山280万。城镇人口约为1300万人。2030年,合肥都市圈总人口约为1800万人,城镇人口约为1700万人。同时,城镇化水平在2020年达到80% ~85% ,2030年达到90%~95%。城市化率、人均收入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
合肥都市圈资源情况
公路方面,合肥绕城高速,合宁高速(扩建中),合淮阜高速,合安高速,,北沿江高速(滁马高速,马巢高速,巢无高速),溧马高速,芜合高速(扩建中),宁芜高速,芜铜高速,溧芜高速,芜宣高速,芜黄高速。
铁路方面,合福高铁(京福高铁),沪汉蓉高铁,宁安高铁,正在建设的合安高铁、合连高铁、合芜杭高铁(商杭高铁)、皖赣高铁、规划的巢马城际、合马沪高铁、合巢芜宣城际等将使区域交通更加便利。
地铁方面,截至2017年12月,合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2条: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运营线路总长52.38千米,全线共设47座站点。在建线路共有4段,包括3号线、1号线三期、4号线、5号线,共118.2余千米。到2021年前合肥市将建成5条地铁线,运营线路约175.56千米。
长期地铁规划图如下(参考版):
和江浙沪一样,安徽由于出色的区位优势,水运同样十分发达。综合实力较强的港口,有芜湖港、合肥港和马鞍山港。
芜湖港: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长江中路港一路16号,邮编241006。是长江水运第五大港、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国家一类口岸,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现有码头55座,库场面积60多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装卸设备200台(套)。
合肥港:全国 28 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地处长江、淮河之间,襟江拥湖,由南淝河、店埠河、派河、丰乐河、临湖、居巢、散兵、庐江8个港区组成,港口岸线总长75961米,港口已开发利用岸线10550米,共有码头107座、泊位245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33个,年综合通过能力5700万吨。
马鞍山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距长江入海口仅320公里,通航条件好。在马鞍山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沿江近海,集疏运便利、承东启西、经济腹地广阔,是安徽的东大门,皖江的第一站。
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
距离一百余公里,搭乘高铁通勤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合肥与南京之间,关系长期以来就十分微妙。
由于南京历史上长期作为华东大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夺得天下后,即定南京为国都),所以对于安徽不少城市(尤其是皖南)而言,南京承担了更多了实际“省会”责任。这一情况长期存在,尤其是在前些年合肥经济整体较为落后的客观前提下,自然也无力相争。
但是,伴随着合肥经济的迅速发展,当狭路相逢的不再是合肥和南京两座城市,而是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时,情况就变得更为复杂。
如果你还记得前不久我们推送的新一线城市圈崛起系列“南京篇”,应该对南京都市圈的成员城市,还有印象。
最值得大家关注的,无疑就是芜湖、滁州、马鞍山三城。因为这三座城市,既存在于合肥都市圈,同时也存在于南京都市圈。
从行政区划上看,三市均为安徽地级市,其发展政策及方向,都要受到省会合肥的管理与影响。说的再直白一些,就是老大合肥发话要做的事情,小弟捧场是必不可少的。
但若论地理距离,交通便捷,交互频率,三城与南京之间显然更胜一筹。以城铁规划来说,按照马鞍山、滁州二城四线城市的经济体量,依靠自身无论如何都是无法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但是由于紧靠南京的地理优势,通往南京的城际轨道线路均在规划与建设进程中。而且,每座城市均有两条线路。
而芜湖这边,每天开往南京的高铁、动车线路多达几十次,只须半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已经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同城化”。而与合肥之间,至今尚未开通高铁、动车线路。
所以,未来合肥如何处理与这三座城市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合肥都市圈与长三角城市群
近水楼天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长三角城市群虽然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但是由于面积整体较大,涉及城市众多,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样一直都是一个难题。本文开篇时我们就曾讲到,在大长三角城市群中,起码同时存在着(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多个城市圈子集。
毫无疑问,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是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一般而言,距离上海的距离,直接影响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利好水平。而合肥,恰恰属于所有城市圈中,距离上海距离最远的一个。朝着上海,向东发展,显然并不适合合肥。
而朝西呢?是华中区域中心城市武汉的所在地,也并不符合合肥的发展方针。朝北,是安徽经济最为落后的区域,同时皖北地区的文化,也与皖中地区的合肥相差较大。朝南的皖南地区,是长江文明影响下的,人文上明显更亲近同为江南文化的苏南地区。所以最终合肥能够“建群”的候选成员,其实只有自己周边的几座皖中城市。
但有“霸都”之称的合肥,在主导规划合肥都市圈时,也堪称是“霸气外露”。按照目前合肥都市圈的规划,长期来看,合肥都市圈未来经济体量占比安徽全省达到六成、七成甚至更多,都是完全有可能会发生的。
这对于皖中地区,部分皖南地区而言,自然是利好消息。而对于长期经济都处于落后且没有明确发展方向的皖北地区而言,更像是另一种维度上的“尘埃落定”。
在未来五年,甚至更短的三年间。皖北地区居民,最应该做的事情,或许就是离开皖北,向南到合肥都市圈,或者南京都市圈以及其他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任何城市去发展。而皖北,接下来的将迎来更为迅速的资源与人口外流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