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父亲节了,我想请你把我和爸爸的故事写出来给更多人看见,可以吗?”
看到安雅的第一条留言时,我正在翻着一本让人昏昏欲睡的大部头俄国小说,回复她,“抱歉啊,我公号不追热点,也不写热点文...”
“我只占用你一点分钟,你能不能先听我讲完?”她问。
我放下手里的书,看着屏幕上每隔几秒就出现的一条新消息。
“我出生在西北的农村,我还不到三岁,爸爸就出门打工去了,一直到我上大学离开家,他才回来”。安雅的故事这样开头。
她四年级之前,几乎记不清父亲的样子,那个每年只在过年的时候回来三五天的,高高瘦瘦的男人。不大笑,不大陪她玩,每次回来都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那些五颜六色的包装袋,便是她脑中全部父亲的印象。
那是在她五年级的时候,年三十她跟村里的小伙伴一起放炮回来,听到奶奶和姑姑坐在桌前说话,提到了妈妈和她的名字,她一时好奇,就站在原地听了一会儿。
“你说建辉(她父亲的名字),要不是得了个女儿,也不会这么灰心的出去干活吧,这么多年都不沾家,要是有个儿子,他肯定舍不得走吧”,那是奶奶的声音。
然后是姑姑的应和,“对啊,也是嫂子肚子不争气,你说我哥连儿子的名字都起好了,结果谁知道,生出来是个丫头...”
她只听的半懂,却能本能的感受到奶奶和姑姑对话中的嫌弃和怨气,她急匆匆的跑回爸妈的屋子,想要拉着妈妈问个清楚,却看到父亲已经躺下睡了,小房里一灯如豆,母亲给她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仓皇之中甚至来不及擦掉脸上的泪水。
“然后...我的童年就结束了呗”,安雅说,“那大概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被抛弃和被嫌弃的感觉,好痛苦,却说不出来。”
她拼了命的学习,取得一张又一张的奖状,她拼命让自己变得懂事又可爱,成了四里八乡人人夸赞的好孩子。她每一年都是第一名,每一年亲戚来拜年,都会对她赞不绝口。
可是她最渴望赢得的那个人的眼光,却依然没有落到她的身上。
他照样每年只回来一次,对着对满满一墙的奖状视若无睹,将大包小包放到桌上由着一家人挑选,欢呼,感叹,自己沉默着回屋去睡觉。
“我那时候就想着啊,他能跟我说说话就好了,不用说太多,只要一句就好了,夸我也好,骂我也罢。可是我在他眼里,就像是个透明人一样。我就是那时候开始真的相信,我的爸爸,他不爱我。”
那时她还小,带着一腹狐疑和渴望想要跟他亲近,却不懂得生活是比自己想象的更残忍的,年复一年不见出路,日复一日单调重复,微薄的薪水超负荷的工作,到处都要用钱,而咬牙顶着这样生活的人,他并不是没有心,而是真的抽不出力气陪她说话。
她不懂啊,她只有恨。
那种恨带着对自己的嫌弃和厌恶,一股脑的投射在这个原本应该是自己最亲密的男人身上。她在夜里哭的全身发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个人人都夸奖的好孩子,却得不到生身父亲的喜欢。
初二的时候,班里有个喜欢恶作剧的男孩子总是喜欢欺负她,她不胜其烦,去告了老师,没想到放学被那个男孩子堵在校门口。
他带着嘲讽的笑将她一把推到在地:“你不过就是个没爹的东西,学习好有什么了不起的?”
她反驳的声音都在颤抖,“我有爸...”
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你有爸,怎么没见他来接过你放学啊,村里大家都说,你爸嫌你是个女孩儿,所以才不回家了,说不定早就不要你和你妈了。你就是个没人要的。”
她的大脑在想出如何反驳之前,就被自己的尖叫声淹没了。她不知道自己站在那儿叫了多久又哭了多久,等意识回来找她的时候,她只看到周围站了许多人,都用那种努力压抑着好奇的怜悯眼神看着她,那眼神好像在说:
“这就是那个没人爱的女孩儿啊...”
“你知道吗?”安雅说:“我是在29岁,谈了无数场恋爱又失败了无数次,最终被闺蜜拉着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才发现我的问题就是不安全感。我以为跟我最亲的那个男人都没有爱过我,我就是个不值得爱的,糟糕的人吧。”
而她真正解开这个魔咒,还是在她女儿出生之后,她有次看到父亲抱着小孙女,姿势小心翼翼,眼神温柔又宠溺,嘴里重复着“小乖乖”这一个词,嘟囔了一个多小时,抱着那软软的一坨舍不得放下。
她好像是雷击一般的忽然想起来,这样的眼神,她也是拥有过的。
在她展示自己一张又一张奖状,年级第一的成绩单,以及被亲戚夸奖时,他也用这样的眼神看过她,只不过那时她心心念念想要得到言语上的沟通和夸奖来证明他的爱,反而对这样的温柔视而不见罢了。
时隔那么多年,她终于有勇气问出那句话,“爸,你有没有嫌弃过我是个女孩儿?你不喜欢我,所以也不愿意回家?”
听到这句话的父亲居然比她还要震惊的样子,他跌坐在沙发上,与她四目相对沉默半晌:
“雅雅,我知道你没少受委屈,可是你别怪爸爸,当时家里条件不好,爸爸要不出去打工,哪儿来的钱给你买新衣服,供你上学啊?”
是了,是了。
她想起来爸爸每年都给她买花裙子和小皮鞋,她想起来小学时候一起玩耍的很多小姐妹连高中还没上完就就辍了学匆匆嫁了人,她甚至想起来有一年父亲出发时跟母亲说的话:
“给你多留点钱,你带着个女孩儿,凡事别委屈了她...”
明明那么清晰的一个又一个细节,却被“别人的话”衍生的沉沉雾霭挡住,让她看不到他的爱,也看不到自己的心。
“我将这个故事给你听,也希望你把它写出来给更多人看,就是因为我很想告诉所有人,请别在一个孩子面前评判她的父亲,你永远都不知道,你的一句话会给这个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
有独无偶,我有个很好的朋友,他是个男生,也跟我讲过这样一段话:
“我很小的时候,我爸就因为跟人家打架过失杀人坐了牢,所有人都在跟我说,我爸是个罪犯,是个坏人,他没责任没担当,他一点也不为我和我妈着想...家里亲戚说,学校老师说,听得久了,连我自己也当了真。”
跟安雅一样,他也是用了许多许多年,受了许多许多的委屈,才意识到自己原本不用背负着父亲的罪孽生活的,他才有信心告诉自己,“你不会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男人的,你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家庭。”
那年,他年已近三十,他跟这一生最心爱的女孩儿失之交臂,就是因为他不愿意结婚,或者说,他不敢结婚。他们八年的爱情长跑,才不得不无疾而终。
而他终于想通了之后回头去看,却发现事情也并不是完全跟他以为的一样。
他的父亲杀了人,可是他跟人动手的原因却是保护母亲不受对方的侮辱。他被判了刑做了十几年的牢,可是他会在牢里做很多杂活,还帮人代写家书,每个月都会想尽办法给家里寄回来一点钱补贴生活。
他婚礼前夕父亲说:“我这一辈子只对不起你,我没对不起任何人。”
而他这么多年的愤怒,不满和羞耻,居然也就在这一句话中烟消云散。
那些在他面前议论着他父亲的人,或者并不比他好多少,而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够诋毁的更加带劲。
“我现在最讨厌别人在小孩儿跟前说,看你爸怎么怎么不好,爱抽烟啦挣不了大钱啦没出息啦,或是看你妈怎么怎么不好,虚荣啦小气啦不爱你啦,小孩子根本就没有能力看清楚一个人的全貌,他们也分不清玩笑和认真,别人的评论会直接影响他们对自己父母的看法,还有他们的一生。”
如果你不是受害者,就请记住自己没有发表议论的资格,别在孩子面前像个先知一样炫耀自己的见解,也别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妄自揣摩。
在一个孩子面前,去评论他/她的双亲,去评论别人父母的缺点,这不是你以为的提醒或者善意,这是最残酷的语言暴力,而你施加暴力的对象,是毫无反击能力的小孩。
请让孩子自己去判断,他们比你想象的更加聪明也更加细腻,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分辨,去仔细鉴别父母身上的优点或者缺点,孩子的心都是赤诚的,他们分得清好与坏,他们不傻。
这就是安雅想要告诉我,也想要告诉所有人的这句话吧。
图片来自 Knowyourself
网友评论